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乡土的意义与乡土教育模式的转换

发布时间:2018-11-17 18:26
【摘要】:2008年12月11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与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教师周刊联合举办"乡土文化教育与浙江精神建设"研讨会,邀请教育界一些专家和本中心一些学者对此一主题作了有益的探讨。会后,本中心三位学者撰文对相关论题作了更为深入的阐述。
[Abstract]:On December 11, 2008, the Zhejiang History and Culture Research Center of Zhejia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Zhejiang Education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Teachers Weekly jointly organized a seminar on "Local Culture Education and Zhejiang Spirit Construction". Some expert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some scholars of the Center have been invited to make a useful discussion on this subject. After the meeting, the center of three scholars to write a more in-depth elaboration of related topics.
【分类号】:G4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兴亮;清末民初乡土志书的编纂和乡土教育[J];中国地方志;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玉军;吴明海;;乡土教育“:乡土”与“天下”之链[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1期

2 王金星;;清末及民国时期贵州乡土志纂修探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05期

3 李素梅;滕星;;中国百年乡土教材演变述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海路;;务本的教育——兼论潘光旦先生的乡土教育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6期

5 李新;;清末乡土教材的产生及其文化价值探微[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6 李新;张尚晏;;清末乡土教材的出版及其文化价值[J];现代出版;2013年06期

7 张爱琴;;宁夏乡土教材的历史变迁——基于功能主义的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陈漱渝;;倪墨炎谈鲁迅、茅盾致红军信[J];上海鲁迅研究;2012年04期

9 王雪玲;;陕西乡土志及其史料价值[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程洁;方卫;;从上海洋场竹枝词看晚清民初知识分子启蒙观的演进[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柏贵喜;;乡土知识及其利用与保护[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温润芳;社会变迁中山西乡土教材的编纂与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刘斌;从体操到体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仲民;阅读、表达与集体心态[D];复旦大学;2007年

4 李素梅;中国乡土教材的百年嬗变及其文化功能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程洁;上海竹枝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爱琴;民族地区乡土教材的开发模式与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刘卓雯;乡土意识变迁与乡土书写[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计清莹;“本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彭升红;清代民国西藏方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梅;文明书局教科书出版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玉玉;学必始于乡土,而后可通于天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姚风华;泉州市中学乡土历史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晓菊;清末民初江苏乡土史地教科书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7 陈媛媛;功名士人与清末民初的上海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春超;乡土社会的变动与文化选择——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文化意蕴[J];贵州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2 余海鹰;《农村三部曲》乡土文学品格初探[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3 郑绩;;乡土文化教育与民族国家建设[J];浙江学刊;2009年02期

4 彭文君;;浅探全球化时代我国乡土教育发展对策[J];消费导刊;2009年13期

5 张言顺;谈新时期中学乡土教材的编写[J];教学与管理;2004年28期

6 周新顺;;在“生死场”与“后花园”之间——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乡土想像[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7 潘光旦;;说乡土教育[J];教育;2009年31期

8 王心喜;;浙江省乡土教育研究会成立[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9 张德顺;乡土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教学[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10 陈多维;浅谈乡土教育的层次性与目标的统一性[J];教育科学;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向荣;;地方性知识:乡土文学抵抗“去域化”的叙事策略——以四川乡土文学发展史为例[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浅析全球化背景下的乡土教育[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张瑞红;周尚意;唐顺英;;乡土教育在青少年地方感建构中的作用——以苏州吴中东山中学乡土教育对学生地方感建构作用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吴铮;;国学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浅论[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5 谭幼萍;;瞿秋白在中央苏区的马列主义文化教育实践[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6 谭幼萍;;瞿秋白在中央苏区的马列主义文化教育实践[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7 陈鑫;苏明理;李君;;陕西省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兰俏梅;;客家教育带给畲族教育的启示[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9 张旭东;;从1990-2001年中泰政府间互访看中泰外交[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10 周邦君;;20世纪水稻亩产与乡土社会变迁——以营山县为个案研究[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兴良;穿行于生活世界和法律世界之间[N];检察日报;2005年

2 陈宝凤 李楠明 初忠智;马克思主义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N];黑龙江日报;2000年

3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法院 李玉文;乡土社会重情重理 贴近群众案结事了[N];人民法院报;2011年

4 方晓;生活史原来可以这样写![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李亦敏;“生活世界”的教育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长子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不要忘记乡土社会的“人情”特色[N];中国社会报;2010年

7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王露璐;从乡土伦理到新乡土伦理[N];光明日报;2011年

8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理论部主任、教授 彭恒军;融合“意义世界”与“生活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龚为纲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人情是“无息贷款”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张守增 朱云峰 本报实习生 赵彦杰 陕西省陇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陇县人民法院院长 冯华;秋菊故乡:法治与乡土社会的艰难对接[N];人民法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斌;去蔽·超越·建构[D];西南大学;2012年

2 田成有;传统与现代:乡土社会中的民间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闫国芳;乡土社会视阈下的花儿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4 魏峰;乡土社会的教育政策运行[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郑人豪;新农村建设与村民自治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周邦君;乡土技术、经济与社会[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7 佘丹清;周立波新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富强;现代背景下的乡土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9 朱彩兰;文化教育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兴亮;爱国之道,始自一乡[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珉珉;《珲春乡土志》之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2 杨彩云;转型期中国乡土社会的法律意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阿拉腾霞;蒙古族乡土文学评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4 卞胜军;乡土社会礼俗消费现象的解析[D];吉林大学;2008年

5 郭兴明;从传统乡土写实到现代乡土抒情[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正祥;从“生活世界”看哈贝马斯大众文化思想[D];苏州大学;2004年

7 肖朗;回归生活世界: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美学向度[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朱启涛;论中小学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柳谦;论体验的教育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黄洁;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现状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38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338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a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