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疑到有疑”和“从有疑到无疑”——孔子与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差异分析
[Abstract]:Confucius (551BC-479 BC) and Socrates (469BC-399BC) are two knowledgeable and profound schola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one of whom is the Holy one of China and the other of the wise men of the West. Two stars shine. They have opened the oriental and western heuristic teaching. The two people's heuristic teaching has many similarities, but also has the qualitative difference.
【作者单位】: 河南新乡学院;
【分类号】:G4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跃春;冯友兰对“大全”悖论的消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郭淑新;神秘主义: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论冯友兰对神秘主义的诠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谢树放;;试谈儒家之中、仁、和及三者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孟淑媛;;孔子“天命观”的现代阐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孟淑媛,于川;试论朱熹以“理”为基石的法制思想[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聂民玉;《易传》生生和谐观的现代价值[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7 胡军;知识论与哲学——评熊十力对西方哲学中知识论的误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李继兴;关于应用哲学平衡论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赵敦华;孔子的“仁”和苏格拉底的“德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徐通锵;思维方式与语法研究的方法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晓平;;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逻辑——从冯友兰中西逻辑观看逻辑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哲学——从冯友兰中西哲学观看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邱国鹏;李勋祥;;融合与嬗变:论数码艺术设计的审美建构[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唐艺嘉;;浅谈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途径[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6 颜建忠;;体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7 苗天德;;王徵(1571—1644)——机械发明家,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先驱,中国历史上著书介绍西方力学的第一人[A];第三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敦华;;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之内外[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三)[C];2004年
9 郭齐家;储朝晖;;儒学与中国大学精神[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三)[C];2004年
10 刘原池;;从“诗道性情”析论王夫之对“兴观群怨”说的再诠释[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震;法价值哲学导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3 王美凤;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4 王荣国;明清时代的海神信仰与经济社会[D];厦门大学;2001年
5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9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黄剑波;“四人堂”纪事——中国乡村基督教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瑜;圣人思道的光芒[D];西北大学;2008年
2 王晓军;试论韩非的帝王之术——韩非管理心理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鲍远航;论杜甫的政治改良思想[D];河北大学;2001年
4 蒋斌;《论语》与《道德经》的美学精神之比较[D];扬州大学;2001年
5 李近远;中医学基础理论形成过程的历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梅蕾;隋唐童蒙教育文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美英;中华传统道德与当代学校道德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爱华;计算机与中学教学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敏;语言交际与中西文化差异[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孙卓华;21世纪我国理工科高校人才培养德育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牟敦然;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J];化学教学;1980年04期
2 蒋英钊;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几点体会[J];江西教育;1980年02期
3 孙录祥;数学课如何运用启发式[J];江西教育;1980年03期
4 李世邦;试论孔子的教育实践及其文与智、学与思相结合的教学方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5 俞思义;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几个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6 凯纳斯·R.西斯金,熙龄;论当代英美哲学[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7期
7 郭令吾;“举一反三”说辨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8 黄森;;介绍金岳霖撰《中国哲学》[J];读书;1980年09期
9 王有声;;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扶”[J];四川教育;1980年04期
10 张子锷;;谈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J];人民教育;198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绍富;;浅论病理教学中哲学思想的运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俞桂荣;;启发式教学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3 周瑾序;;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的途径[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张家龙;;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述评[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5 张尚水;;模糊逻辑[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6 任晓明;;略论归纳逻辑的恰当性[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7 林鸿伟;;论诡辩[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8 张金兴;;法律逻辑的反思[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9 楚明锟;;演讲、演讲学与逻辑的联系探析[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10 胡军;;庄子人学的现代意义[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再林 作者单位:西安市西北大学管理科学与哲学系;现代解释学对教育理论的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董贻正;俄罗斯的艺术博物馆[N];中国冶金报;2000年
3 张千帆;法律是一种理性对话[N];法制日报;2000年
4 ;重返“哲学”[N];光明日报;2000年
5 ;中外学者共同探讨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N];光明日报;2000年
6 范敬宜;“到海得清无?”[N];人民日报;2000年
7 德国 莫宜佳(博士、教授) 史仲仁 译 杨绛;希腊名著传中华 杨绛米寿译古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8 周春水;开展对问题的认识论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0年
9 田海平;《哲学的追问——从“爱智慧”到“弃绝智慧”》[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10 张定邦 李红;“现代化”呼唤人文精神[N];学习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梁卫霞;“基督教界”的“助产术”[D];复旦大学;2005年
2 黄超;论托马斯·阿奎那理性化的激情思想[D];武汉大学;2005年
3 张守夫;哲学视域中法的语言和思维层次[D];吉林大学;2006年
4 王庆丰;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5 曾誉铭;自由与德性[D];复旦大学;2006年
6 王寅丽;在哲学与政治之间: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宁国然;数学创新思维培养与“启发——创造” 的教学模式[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艳琳;应当树立全面的语文教育观[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陈莉辉;合情推理、非逻辑思维与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方祥云;语文启发式教学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温溶雪;现代启发式教学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卉;建构主义与外语教学宏观策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石岩;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8 吴南萍;“引导—探究”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于静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志伟;哲学与政治:柏拉图《理想国》的一种新的解释视阈[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99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399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