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与弱势群体子女教育——以城市失业人员和农民工为调查对象
[Abstract]:The social capital of the vulnerable groups themselves is scarce, and the gap between their children and the children of the strong groups in the access to school,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the education proces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education accepted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This leads to the "implicit" injustice in the education of the children of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aid to the education of the children of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to eliminate to the greatest extent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imposed factors on the education, to ensure the justice of the education, and to make the children of all levels of the society enjoy substantive and equ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体制改革研究”,(项目编号07ASH011) 教育部重点项目:“教育公平与政策选择——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的社会学研究”(项目编号DFA030103)的成果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边燕杰,张文宏;经济体制、社会网络与职业流动[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业乾,邵同尧;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关系支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盛冰;重建制度社会资本:当今西方学校制度改革的新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3 郝彦辉;刘威;;城市基层社区社会资本:伦理型塑与转型重建[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4 陈柳钦;;社会资本及其主要理论研究观点综述[J];东方论坛;2007年03期
5 胡平,张鹏刚,刘燕;不同性别下岗工人创业时的社会资本比较[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4期
6 杨鹏鹏,万迪f ,王廷丽;企业家社会资本及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综述与理论分析框架[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4期
7 李树茁;杨绪松;任义科;靳小怡;;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职业阶层和收入:来自深圳调查的发现[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1期
8 郝彦辉;刘威;;转型期城市基层社区社会资本的重建[J];东南学术;2006年05期
9 桂勇,陆德梅,朱国宏;社会网络、文化制度与求职行为:嵌入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汪永涛;荣娥;;社会资本概念综述[J];法制与社会;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红云;村级治理中的社会资本因素分析——对山东C县和湖北G市等地若干村落的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2 刘仁军;交易成本、社会资本与企业网络[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董海荣;社会学视角的社区自然资源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秦琴;当代乡村社会中的“社会资本”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5 陈秋玲;区域社会资本:开发区发展的目标与路径依赖[D];上海大学;2005年
6 牛喜霞;农村土地交易中社会资本运作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7 李正彪;企业成长的社会关系网络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庄西真;学校行为的社会逻辑[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善球;科技型企业家隐性资本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10 韦影;企业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文娟;失业者再就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易勇;再就业观念对再就业行为的影响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姚宗建;社会资本视野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4 张伟平;一项关于农民义务教育观的经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道勇;论社会关系资源在城市反贫困中的运用[D];河北大学;2003年
6 颜烨;转型中国社会资本生成条件和机制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奂平清;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状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占少华;外迁还是不外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曾旭晖;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转型期的劳动力市场——以成都市进城农民和下岗女工为个案[D];四川大学;2003年
10 聂玉梅;企业白领地位获得和流动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贾丽萍;;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人口学刊;2007年01期
2 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社会学研究;1996年04期
3 王汉生,刘世定,孙立平,项飚;“浙江村”:中国农民进入城市的一种独特方式[J];社会学研究;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寒;;教育公平问题的社会调查与推动策略[J];理论学习;2011年06期
2 孙相林;张二勋;张富现;;学校内部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8期
3 阎玉芳;;浅析中国社会分层与教育平等问题——以城市外来人口受教育中的困境为例[J];传承;2011年20期
4 彭文静;;社会学视野下的教师角色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杨宝琰;万明钢;;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实证研究成果评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7期
6 吕国光;刘伟民;;社会分层与义务教育机会获得问题研究的综合考察[J];襄樊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王慧杰;李贺伟;;心理资本在教与学领域的研究新进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5期
8 苗景秀;;城市贫困家庭子女“心理贫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8期
9 罗向阳;支希哲;;教育公平:文化学的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7期
10 吕国光;刘伟民;;关于社会分层与义务教育机会获得问题研究的综合考察[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玮;成龙;何贵兵;;心理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就业信心的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胡蓉;;教育筛选与就业[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一)[C];2004年
3 崔学华;;中国流动少年儿童融入城市教育问题研究[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4 段太勇;任建华;;论现代学校产权制度[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郭丛斌;闵维方;;家庭经济和文化资本对子女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田汉族;;关于教育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思考[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徐克;;推进民办学校跨越式发展[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小梨;;深圳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和对策[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晶晶;娄星;;教育券—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的可行方式[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宁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与教育机会均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特约记者 刘芯汶;质量与惠民并重[N];自贡日报;2009年
3 胡虹娅;弱势群体教育的特殊含义[N];人民政协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许长江;河南新政鼓励社会资本办教育[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5 韩江法;以思想大解放实现教育事业大发展[N];平顶山日报;2008年
6 路军宏;我市大力促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N];铜川日报;2006年
7 撰文 记者 黄征;把教育作为“第一事业”[N];长江日报;2009年
8 孙昂;江苏财政力保“一个都不能少”[N];江苏经济报;2005年
9 本报通讯员 林忠玲;三水扬波逐浪高[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10 记者 任德京;要突破户口限制 坚决取消借读费[N];兰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士杰;学校社会资本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俊;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对其子女教育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许文燕;转型期我国教育公正的若干研究与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3 谢伟;学校场域教师弱势群体的社会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峰;转型期教育不公现象的社会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5 单筱婷;“自致”与“规范”[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高明华;教育不平等与阶层再生产[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李潜;中学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8 杨红梅;弱势群体子女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祖强;弱势群体子女社会化问题研究[D];广州大学;2007年
10 孙棋锋;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公正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30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430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