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流动原因与对策分析
[Abstract]:Teacher mobility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phenomenon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i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rational flow of teachers is beneficial to the promo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n the contrary, it will cause the imbalance of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teachers,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fair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韩雪枫;;教师流动现象及原因和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洪哲;论教师流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年03期
3 张伟;中小学教师流动之我见[J];江西教育科研;2003年10期
4 王啸,鲁洁;德育理论:走向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整合[J];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薇;卓广平;;论司法独立体系下审判委员会对法官独立的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陈德胜;崔忠洲;徐刚;赵建玲;;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管理模式的重构及其功能[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聂慧敏;汪清;;借鉴孟子仁政思想的精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张晶;解立;;论犯罪的认识与评价标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杨青,许富宏;略论两晋之际的社会变迁及其成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王守恒;关于教育社会学研究本土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吴树新;;和谐社会视野中人的全面发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郝楠;;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余靖;;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和社会交往障碍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徐震虹;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格指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勃潮;;论贵州京剧院文化管理体制改革[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龙;;整合与发展:转型时期农民工心理问题及再社会化思考[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舒联众;;我国当前城镇化战略的实施路径[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4 孙远太;;从分化到合作:当代社会建设的政治意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左雪松;;从阶级冲突到社会冲突观—马克思与科塞的冲突思想[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清芳;;大众传播·社会角色·和谐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金林祥;苏鹏程;;略论陶行知的师德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黄孙庆;唐德海;;改革开放之德育研究三十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邹桂斌;;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策略初探[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鑫渝;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4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5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6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陈福祥;公共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杨茂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流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马小华;当前清真寺与回族乡村社会之间关系的实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陈新忠;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飞;西部农村老年人口对社会工作的需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丽;服装制造业农民工生活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京京;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孙丽;安徽省非体育类在读研究生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王帅;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王婷婷;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翼;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万果;辽宁省竞技体育综合竞争力提升路径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丽;论互动性重要他人对小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明月;儒家文化视野下当代高校师生冲突现象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卫中,李兴国;高校教师流动:合理性及其制度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2 徐中伟;教师流动与师资优化组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6年02期
3 张岚;建立高校教师合理流动的机制[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年06期
4 何长生;关于高等学校教师流动的探讨[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邵学伦;关于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的思索[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08期
6 张伟;中小学教师流动之我见[J];江西教育科研;2003年10期
7 郑日金,方家喜;教师流动趋势与师资市场构建[J];江西教育科研;1994年04期
8 奎荣熙,苟世隆;论教师流动的内在动机及其引导机制[J];云南高教研究;1998年01期
9 蒋秀萍,黄恺文;人才流动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年04期
10 张弘,赵曙明;人才流动探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0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欣欣,王广利;对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下岗与失业问题的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2 刘衍玲;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王志芳;高校两课教学改革之我见[J];中国电力教育;2001年03期
4 邹Z
本文编号:2467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467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