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基于绩效支持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培训模型设计

发布时间:2019-10-10 19:10
【摘要】:在时代要求的驱动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一股强大的教育改革潮流,也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突破口。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然而不少中小学教师在"整合"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难以达到预期的绩效标准。本文依据绩效思想设计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绩效技术模型,为设计电子绩效培训系统提供参考。
【图文】:

模型,教师培训,绩效


多媒体开发和集成,具有媒体制作的功能,,但与教学设计没有直接联系,无法支持教学设计。(5)受培训教师之间缺少交流培训过程中专家讲,受培训教师听,培训完以后教育机构组织考试,然后教师带着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回到自己的岗位 “闭门造车”,同行之间很少有交流,彼此也没有评价和反馈,教师的整合方案只是个人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结晶,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没有机会在大家思想撞击的火花中得到升华。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培训系统绩效技术模型(ID-EPSS)的构建依据以上研究, 在 HTP 模型当前绩效状态, 主要从客观环境、教师现有的培训模式来分析,得出绩效差距。(2)原因分析原因分析是确定造成绩效差距的原因特别是那些影响较大的深层次原因。 原因分析是绩效分析与最后确定解决方案之间的关键步骤。 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针对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得出影响整合能力的原因, 其具体内容是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时候绩效问题不能理想地得以解决, 往往是由于只看到了表面的症状而忽视了深 层 原 因 的 分析; 分析教师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 寻找并确定引等阶法目种中效学持培对不能中有需
【作者单位】: 山西大同大学;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育职前与职后一体化课程构建的研究”(项目编号:FCB050530) 山西省教育厅2007年高校科技开发项目“基于绩效技术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培训系统的设计”(项目编号:2007145)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高师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项目编号:FCB0505306AIJ0170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世清,关伟;基于绩效技术的高校教师绩效开发与考核方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友然;刘蒙;;对高校教师绩效考核问题的思考[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开军;郑卫东;付熙徐;张澍;;基于数字化校园的高校教师考核系统[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钟柏昌;教育工程学新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必君;高校教师考核有效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焦伟;论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的改革[D];河海大学;2006年

3 曾平;绩效技术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李芳;教师绩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利;基于绩效技术的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开发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6 杨俊英;基于绩效技术的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7 何霖俐;研究型大学新的人事分配制度对教师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有录,俞树煜;关于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2 李玉斌,姚巧红,张海燕,刘家勋,王健;双向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3 吴华,程莉莉;“教学设计”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4 刘世清;基于绩效技术的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系统方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6期

5 刘世清,关伟;基于绩效技术的高校教师绩效开发与考核方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4期

6 谢康;教育信息化视野下的课程信息化[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言;信息库[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11期

2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3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4 王强;以应用为核心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01年10期

5 陈礼军;信息下载[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6 国方;我省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目标[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01年12期

7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1年课题开始申报[J];教育信息化;2001年10期

8 ;教育文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孙众,余胜泉,徐凤军;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常见误区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3期

10 张婷姝,颜士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会议日程表[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谢百治;;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基础与起步——评中国电教协会2002年年会获奖论文及教学设计方案[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高校论文二等奖名单[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阳生;;纳米技术——WebQuest活动方案[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追寻的旋律[C];2003年

5 陈海宁;孙芸;;高校课程改革中的精品意识探析[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2年立项研究课题论文集[C];2003年

6 周述璋;刘林;张瑞秋;;信息技术与工程图学教育[A];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7 张保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我见[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8 方燕;;论信息技术与《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的整合[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郭华;刘迎春;;中美教育技术标准(规范)初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俊萍;边琦;李龙;;制定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的理念浅析[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期论坛客座主持 余胜泉 主持 余冠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处是大道[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李坚;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李坚;整合,信息意识最关键[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曹全路 刘观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步步为营[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记者 郜云雁;第五代教育资源浮出水面[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卢丽君 李坚;整合出一条创新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西安交通大学阳光中学 徐赐成;三“件”建设——课程整合的基石[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晓梦;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林方;全面支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 学术委员会;解析教育资源库(上)[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叶丽新;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陆真;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冬青;中小学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盛小清;协作学习环境下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红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研究与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涛;师范生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能力培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5 宓奇;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于文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学设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子灿;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冯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及面临问题与对策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汪靠斌;教育技术整合多元智力式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472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5472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0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