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被归因者外部特征对4-7岁儿童特质归因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10 19:25
【摘要】: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对于发展中的儿童来说,归因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认知能力。以往研究者主要关注儿童从何时开始能够基于他人的行为做出稳定的特质归因,即基于个体的特质来解释和预测他人的行为。特质是个体稳定的特征,对于他人的行为具有预测功能,但在解读和归因他人的行为表现时,我们也会受到多种外部特征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中的外部特征因素是指相对于稳定的人格特质,即个体直观表现出的社会类别特征以及通过言语表现出的状态特征(身体状态、情绪状态)。这些特征是否会影响儿童的特质归因目前还不清楚。因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以131名4-5岁、6-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使用故事情境法,考察被归因者的社会类别特征和状态特征(身体状态、情绪状态)对儿童特质归因的影响作用以及个体的归因偏好。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4-7岁儿童均可以依据被归因者行为结果(积极、消极)对其进行特质归因,且没有显著的年龄间差异,即4-7岁儿童均能将做好事归因于他/她是一个“好孩子”,将做坏事归因于他/她是“坏孩子”验证了以往的研究结果。2、被归因者的社会类别特征会影响4-7岁儿童的特质归因,且不存在显著的年龄间差异。具体表现为:当被归因者做坏事时,相比于具有正常社会类别特征的个体,儿童对具有异常社会类别特征(肥胖或有口音)的个体会更多依据社会类别特征进行归因;而当被归因者做好事时,社会类别特征对儿童的特质归因无影响。3、被归因者的状态特征(身体状态、情绪状态)会影响4-7岁儿童的特质归因,且不存在显著的年龄间差异。具体表现为:当被归因者做好事时,相比于处于消极状态的个体,儿童对处于积极状态(身体舒服、心情开心)下的个体会更多依据状态特征进行归因;而当被归因者做坏事时,相比于处于积极状态的个体,儿童对处于消极状态(身体不舒服、心情不开心)下的个体会更多依据状态特征进行归因。4、将4-7岁儿童在上述三种不同外部特征(社会类别、身体状态、情绪状态)影响下的特质归因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不同个体在进行特质归因时存在稳定的归因偏好,归因偏好不存在显著的年龄间差异。具体表现为:58.97%的儿童表现出特质归因偏好,30.77%的儿童表现出混合归因偏好,10.26%的儿童表现出情境归因偏好。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4-7岁儿童可以根据行为结果进行稳定的特质归因,但当给儿童提供被归因者的外部特征信息时,这些外部特征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4-7岁儿童的特质归因;儿童在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存在稳定的归因偏好,分别表现为特质归因偏好、混合归因偏好和情境归因偏好。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董会芹;纪林芹;陈亮;张文新;;3~5岁儿童对同伴侵害归因的特征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年03期

2 梁宗保;张光珍;陈会昌;张萍;;学前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及其与父母元情绪理念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3期

3 王美芳;;4-12岁儿童特质识别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5期

4 王美芳;儿童特质概念的发展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黄天元,林崇德;关于儿童特质理解的心理理论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6 朱新秤,焦书兰;国外关于自发特质推理的研究综述[J];心理学动态;1998年03期



本文编号:2749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749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1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