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协同教研模型构建及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7 08:58
【摘要】:深化教师专业发展是伴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对我国教育教学水平提出的新任务、新挑战,因为教师既是教学一线的授课者,也是推动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助力者。目前,尽管网络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应用较为广泛且成熟,但教师的教研方式却仍然以面对面传统教研为主,较少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导致教师不能及时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不能在开放的环境中与优秀教师、专家进行交流,教师也就难以通过教研活动来获得较快的专业成长;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地区和学校逐渐认识到网络环境和协同教研二者的优势,于是将教研方式转向网络协同教研,但由于缺乏相关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导致在教研制度、教研策略、教研环境、教师培训方案等方面存在设计缺陷,不足以支持开展有效的、深度的网络协同教研。因此,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协同教研模型,对网络协同教研过程机制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是促进教师网络协同教研走向深度、走向高效的关键。本文对相关研究领域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梳理,并对相关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了目前网络协同教研相关现状,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网络协同教研的过程与要素,以便为后续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现实依据;其次,综合分析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重点关注网络学习空间对协同教研效果的优化,又考虑网络协同教研实施的可行性、便捷性,以及教师的实际需求,设计了聚焦于个人知识建构和协同知识建构的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网络协同教研模型;再次,进行实证研究,即利用所构建的模型指导网络协同教研活动的开展,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法了解活动效果、教师需求等,为协同教研策略的提出提供依据;最后,分析了实证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模型的构建,提出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协同教研的指导策略,帮助教师利用利用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协同教研模型来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434
【图文】:

分布情况,网络学习,发文量,年度


可以看出,网络学习空间相关研究自 2012 年开始兴起,随后几年的相关文章数迅速增加。图 1.1 网络学习空间国内年度发文量分布情况此时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空间建设;二是空间应用;三是区域推广。在不断深化和拓展这三方面研究的过程中,我国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开始步入融合创新阶段,即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目前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是将网络学习空间与协同教研相结合的研究相对缺乏。网络学习空间有着强大、丰富的交互联通功能,能够有效支持教师、教研员开展协同教研,并在学科教学知识等的协同建构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但现有研究很少关注如何在教研活动中充分挖掘网络学习空间的支持性作用。因此,本研究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是通过教研活动设计来探索和挖掘网络学习空间的相关功能,以更好支持教师开展网络协同教研。1.2.2 网络协同教研研究现状网络协同教研是在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不断作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新型教研模式,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教学观、知识观等的不断革新,网络协同教研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但目前相关研究项目和成果仍然较少。1. 国外网络协同教研研究现状国外的教研活动主要由教育机构或学术团体发起并组织开展,主要形式为培训、研修、课题研究等。20 世纪 50 年代,国外教研活动的相关研究初始与欧美,随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的不断发展与更新,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认可和重视,于是,教师逐渐在教学工作之外承担起教学研究的工作。随后,

模型图,知识转化,模型,显性知识


ology)即信息技术,S(Sharing)即分享,其关系进行了简洁而明晰的表达。识管理的概念界定,发现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知识管理强调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广义的知识管理则在对知识进行管理的基织、设施、资产、活动等方面。它既是一种。SECI”模型是本文构建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图 2.1 所示。“SECI”模型由野中郁次郎表现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转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在化(Extern内在化(Internalization)。社会化指隐性知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组合化指程,内在化指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的

学习空间,教师,网络学习,教研活动


调查结果后发现,教师普遍对网络学习空间认识正确,并且持但却并未在教研活动中广泛使用网络学习空间。此外,网络学活动的支持效果也并不理想,未能有效发挥其功能潜力来促进,教师对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持积极态度。调查结果显示,非习空间开展教研活动的教师占 23.33%,同意的占 53.33%,表 20.00%,不同意及非常不同意的共占 3.33%,可见,共 76.6网络学习空间对教研活动的积极作用,如图 3.1 所示。在问卷,多数教师认为网络学习空间能够让教研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多师的积极性,促进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沟通。此外,网络学习动能够较为方便的获得专家的指导与帮助,能够了解更多的学知识。多数教师还认为使用网络学习空间的过程能够有效提高能力,网络学习空间能够帮助自己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教学困。总之,教师普遍对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于教研活动持积极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然;;用互联网思维做网络学习空间——芦浦小学经验谈[J];浙江教育技术;2019年04期

2 苏林猛;;技术接受视角下高职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年04期

3 张勤坚;;深度学习:儿童学习空间的适度改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年08期

4 张洁;梁欣娜;;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党建平台实践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年06期

5 辜苹苹;;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实施智慧课堂的教学[J];华夏教师;2019年10期

6 段伟伟;;“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背景下高校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9年07期

7 焦建利;;高校学习空间再设计:4个案例(一)[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年11期

8 岑锦涞;;基于会计网络学习空间能有效运用的探讨[J];时代金融;2018年03期

9 吴磊;吴砥;徐晶晶;贺冉冉;周鹏;;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中小学教师协同教研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8年02期

10 季瑞芳;白晓晶;李国云;吴莎莎;张春华;;重构学习空间 打造学生自主的课堂[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亚锋;;技术增强的学习空间的研究与实践进展[A];计算机与教育:实践、创新、未来——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伍文燕;谢幼如;尹睿;;提升自我效能感的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研究[A];计算机与教育:实践、创新、未来——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王广新;;网络环境下学习空间的特征分析[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胡红;;创设开放式科教学习空间,促进幼儿自主学习[A];责任·创新·发展——上海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辅导论文征集论文汇编[C];2008年

5 王青;;非正式学习空间的设计[A];计算机与教育:理论、实践与创新——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宋莉娜;方芳;;国内外学习空间实证研究对比与启示[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八卷)[C];2019年

7 田亚新;;创设自由学习空间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下)[C];2005年

8 谢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A];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年

9 宋莉娜;方芳;;学习空间重塑与教育改革——以澳大利亚小学为例[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八卷)[C];2019年

10 陈文龙;;创客学习空间模式研究[A];面向新时代的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第十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海楠;让教育顺应时代发展须善用网络学习空间[N];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吴苡婷;无障碍学习空间在上师大揭牌[N];上海科技报;2019年

3 记者 张雯婧;中小学生将有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N];天津日报;2019年

4 宁波财经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黄淑娜;探索新型空间 推进课堂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田孔社 王婷;创造更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N];中国改革报;2018年

6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茜;未来大学可能是一种“学习空间”[N];中国青年报;2018年

7 储卫民;从绘画中学习空间感的构建[N];中国摄影报;2017年

8 张鹏高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数据处处长;在多重利好中突破教育信息化发展难点与重点[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7年

9 山西省晋城市电化教育馆 王锦花;人人通空间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N];发展导报;2017年

10 全国政协委员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真正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N];中国教育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庞敬文;个人学习空间构建的模型及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许亚锋;技术支持的学习空间的设计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唐烨伟;初中物理网络学习空间模型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孙永强;高中语文阅读网络学习空间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韩春燕;学科多元化转型中的教师发展话语[D];浙江大学;2013年

6 张玉芳;基于媒体素材库的学习内容构建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祖与阳;网络学习空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渤海大学;2019年

2 莫天才;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协作学习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9年

3 袁绰;计算机多元能力培养视角下的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4 张雨睿;小学学习空间个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5 史泽齐;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学习空间主要架构的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6 潘星竹;网络学习空间中教师激励风格对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7 武晓萌;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协同教研模型构建及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8 葛小娜;网络学习空间中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9 苗强;学习空间改变对大学篮球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9年

10 李嘉昕;大学校园户外学习空间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95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795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6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