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偶像崇拜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
【学位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晴;;移动互联时代青少年偶像崇拜文化的变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5年12期
2 陈奇;汤苏婷;;天神崇拜:儒家的大自然敬畏思想[J];贵州文史丛刊;2015年02期
3 曾庆;;粤港澳青年自我同一性的跨文化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2期
4 王素萍;;自我同一性视域中的青少年偶像崇拜[J];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06期
5 安秋玲;;初中生同伴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6期
6 岳晓东;严飞;;青少年偶像崇拜系列综述(之二)——偶像崇拜的性别差异[J];青年研究;2007年04期
7 岳晓东;严飞;;青少年偶像崇拜系列综述(之一)——偶像崇拜的年龄差异[J];青年研究;2007年03期
8 王树青;张文新;陈会昌;;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9 岳晓东;论偶像—榜样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9期
10 姚计海,申继亮;中学生偶像崇拜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依溪;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2 杨红霞;初中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3 林秀珍;马来西亚沙巴州华文独立中学初中生的自我同一性特点[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4 徐晓伟;初中生社会支持、自我同一性和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5 郑秀娟;中学生存在焦虑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王林江;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现状与形成机制的探索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楠;中学生偶像崇拜与自我同一性、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姚慧珍;中学生粉丝追星现状及管理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兰锋;青少年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16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816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