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前辈学者群像
发布时间:2020-12-21 01:47
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奠基主要依靠20世纪30年代前出生的一批前辈学者。依据年龄和成长背景不同,可将课程与教学论前辈学者划分为两代。随着课程与教学论学术队伍逐渐实现新旧更替,这些前辈学者相继离世,他们的名字似乎也逐渐被人们淡忘。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今天,回顾前辈学者的成长背景,追忆他们的职业生涯与学术人生,我们后辈当自觉、自省,铭记他们的开拓引领之功,继承他们的学术思想,推进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未来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9年03期 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引 言
一、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前辈学者的成长背景
(一)第一代学者的成长背景
1.幼学启蒙,少年志学
2.大学攻读,修习教育学
(二)第二代学者的成长背景
第一,南方籍学者明显多于北方。
第二,大多数学者有跨专业学习的经历。
第三,大学期间都经历了颠沛流离的求学之苦。
二、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前辈学者的职业生涯
(一)第一代学者的职业生涯
1.新中国成立前在国内多所高校任教,开启教学法研究
2.新中国成立后调整到新高校,成为教育学科的重要开拓者
3.改革开放后,重启新的学术生涯
(二)第二代学者的职业生涯
1.新中国成立前后开始就职,开展教学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2.改革开放后潜心学术研究,并担任多种学术职务
三、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前辈学者的学术贡献
(一)开展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理论研究,出版了大量学术研究成果
1.翻译和引进国外课程与教学理论成果
2.开掘和阐释传统的教学思想
3.探讨和建构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基本范畴
(二)创建了国内第一批教学论专业学位点,培养了一大批课程论与教学论后备人才
(三)筹建了教育学领域专业学会,推动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学术交流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为学术的人生——缅怀恩师王策三先生[J]. 郭华. 人民教育. 2018(05)
[2]田本娜教育学术思想探析[J]. 郭利萍. 中国教育科学. 2017(03)
[3]我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历程[J]. 田本娜. 中国教育科学. 2017(03)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制的历程[J]. 吉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5]我国课程论重建的先驱者和奠基人——纪念陈侠先生诞辰100周年[J]. 吕达,刘立德. 课程.教材.教法. 2015(03)
[6]来自远方的敬意:写在顾明远教授八十华诞之际[J]. 许美德,任玥.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9)
[7]李秉德先生的教育思想——祝贺《李秉德教育文选》出版[J]. 郭戈. 教育研究. 1997(08)
本文编号:2928953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9年03期 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引 言
一、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前辈学者的成长背景
(一)第一代学者的成长背景
1.幼学启蒙,少年志学
2.大学攻读,修习教育学
(二)第二代学者的成长背景
第一,南方籍学者明显多于北方。
第二,大多数学者有跨专业学习的经历。
第三,大学期间都经历了颠沛流离的求学之苦。
二、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前辈学者的职业生涯
(一)第一代学者的职业生涯
1.新中国成立前在国内多所高校任教,开启教学法研究
2.新中国成立后调整到新高校,成为教育学科的重要开拓者
3.改革开放后,重启新的学术生涯
(二)第二代学者的职业生涯
1.新中国成立前后开始就职,开展教学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2.改革开放后潜心学术研究,并担任多种学术职务
三、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前辈学者的学术贡献
(一)开展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理论研究,出版了大量学术研究成果
1.翻译和引进国外课程与教学理论成果
2.开掘和阐释传统的教学思想
3.探讨和建构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基本范畴
(二)创建了国内第一批教学论专业学位点,培养了一大批课程论与教学论后备人才
(三)筹建了教育学领域专业学会,推动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学术交流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为学术的人生——缅怀恩师王策三先生[J]. 郭华. 人民教育. 2018(05)
[2]田本娜教育学术思想探析[J]. 郭利萍. 中国教育科学. 2017(03)
[3]我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历程[J]. 田本娜. 中国教育科学. 2017(03)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制的历程[J]. 吉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5]我国课程论重建的先驱者和奠基人——纪念陈侠先生诞辰100周年[J]. 吕达,刘立德. 课程.教材.教法. 2015(03)
[6]来自远方的敬意:写在顾明远教授八十华诞之际[J]. 许美德,任玥.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9)
[7]李秉德先生的教育思想——祝贺《李秉德教育文选》出版[J]. 郭戈. 教育研究. 1997(08)
本文编号:2928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928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