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有效追踪学生知识结构的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

发布时间:2021-01-01 21:00
  数字化和网络的发展开启了信息爆炸的新时代,个性化、多样化的时代特征又对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2010年,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实现素质教育即关注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实现个性化的教育,研究者们孜孜不倦地探索前行。过去几年里,地平线报告中不止一次地提到个性化学习、大数据分析、学习分析等关键词,到2015年进一步明确提出自适应技术,经过逐年发展,2017年地平线计划将其列为短期内的关键技术,可见,利用自适应技术实现个性化学习是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某个领域内,每个人都拥有各不相同的知识结构,这直接影响着以后的学习是否能有效地进行。因此我们有必要从适应学生知识结构为切入点开展个性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诊断评估学生的知识结构并及时反馈、个性化地进行学习资源推送和策略调整。教育游戏近年来发展迅速,以有趣的故事情节、动人的声画效果、丰富的动态交互来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同情境的交互过程中轻松愉悦地掌握知识,这为实现个性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利用信息技术、游戏开发技术等数字化技术与知识...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有效追踪学生知识结构的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


传统的追踪学生知识结构的系统模型

过程图,学生知识结构,过程图


学生知识结构测评过程图

模型图,知识空间理论,教育资源,平台


3-3 傅骞的基于扩展知识空间理论的新一代教育资源平台模踪教育资源平台模型主体由三大部分组成,包括用来题库,用来表征主体技能水平的技能库以及用于提高的资源平台是建立在底层数据库和通讯平台基础之上单的自适应测评和学习。在于,模型在知识空间理论的指导下,实现了对不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游戏评价指标的设计与开发[J]. 刘文辉,王艺亭,赵敏,胡贺宁,江丰光.  开放教育研究. 2017(02)
[2]美国教育游戏研究综述——以2011~2015年GLS会议文献为视角[J]. 魏婷.  现代教育技术. 2016(11)
[3]学生感知的数字化游戏挑战水平与学习注意力关系研究[J]. 王广新,刘兴波,李通,陆宏.  中国电化教育. 2016(08)
[4]智能导学环境下个性化学习模型及应用效能评价[J]. 韩建华,姜强,赵蔚,刘东亮,Gautam Biswas.  电化教育研究. 2016(07)
[5]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研究——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学习的新常态[J]. 姜强,赵蔚,李松,王朋娇.  中国电化教育. 2016(02)
[6]教育游戏系统理论分析与设计策略探究[J]. 谭璐.  远程教育杂志. 2015(06)
[7]适应性学习路径推荐算法及应用研究[J]. 赵呈领,陈智慧,黄志芳.  中国电化教育. 2015(08)
[8]智慧学习视角下个性化在线学习系统设计与应用[J]. 吴洪艳.  中国电化教育. 2015(06)
[9]融入“适应性”的教育游戏结构设计模型及实验研究[J]. 李馨.  远程教育杂志. 2015(02)
[10]教育游戏难度设置的波浪式缓坡曲线理论模型构建[J]. 李通,陆宏,王广新.  电化教育研究. 2015(02)

博士论文
[1]计算机自适应测试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路鹏.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基于Ontology知识库系统建模与应用研究[D]. 王晓东.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力学认知结构及其诊断的研究[D]. 夏厚林.南京师范大学 2012
[2]可视化知识结构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晓莉.华东师范大学 2012
[3]基于扩展知识空间的诊断方法研究及实现[D]. 钟舒.湖南大学 2011
[4]论教育跟踪[D]. 周兰芳.湖南大学 2011
[5]基于flow理论的教育游戏活动难度的动态设计研究[D]. 隋志华.陕西师范大学 2010
[6]基于知识空间的自适应测试方法研究及实现[D]. 刘艳花.湖南大学 2010
[7]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 匡缘.华中师范大学 2009
[8]基于知识空间理论的学习诊断模型研究与实现[D]. 孙贝.湖南大学 2009
[9]基于知识空间的知识管理研究[D]. 娄赤刚.华中师范大学 2008
[10]知识空间理论与规则空间模型在汉语听力理解技能测验编制中的应用[D]. 李小兰.北京语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51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951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c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