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及其提升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5 04:12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决定从2001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实行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及教师角色,更多地作为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研究者、促进者等,教师原有的知识、意识、技能等已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教师必须继续学习提高专业化水平。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既是教师的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是教师终身学习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因此,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对新课程的实施起到重要作用。我国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会使学生更多地尝试新的学习方式,比如: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协作性学习等。在这些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从以上情况来看,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信息素养,才能满足新课程下的教学、学习的要求。然而,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阅读,笔者发现我国中小学学科教师信息素养存在很多问题,很大一部分教师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更多的教师不能将技术应用到教学与学习方式之中,几乎所有的教师没有关于信息伦理道德方面的知识。这说明中小...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 从一项调查谈起
(一) 研究的基本假设与思路
(二) 样本选择与问卷设计
(三) 问卷分析与凸显出的问题
(四) 基于问题的研究起点
二、 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再认识
(一) 信息素养的涵义
(二) 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三) 教师信息素养的特性
三、 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结构的失衡及归因
(一) 缺少软硬件的支持
(二) 相关研究不足
(三) 在职培训不力
四、 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 职前培养是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
(二) 入职教育是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桥梁
(三) 在职培训是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延续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各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J]. 祝智庭. 外国教育资料. 1999(02)
本文编号:3099000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 从一项调查谈起
(一) 研究的基本假设与思路
(二) 样本选择与问卷设计
(三) 问卷分析与凸显出的问题
(四) 基于问题的研究起点
二、 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再认识
(一) 信息素养的涵义
(二) 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三) 教师信息素养的特性
三、 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结构的失衡及归因
(一) 缺少软硬件的支持
(二) 相关研究不足
(三) 在职培训不力
四、 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 职前培养是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
(二) 入职教育是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桥梁
(三) 在职培训是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延续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各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J]. 祝智庭. 外国教育资料. 1999(02)
本文编号:3099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099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