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的发展、平台架构与应用设计——从智慧课堂1.0到智慧课堂3.0
发布时间:2021-03-27 07:31
为了探索智慧课堂的升级发展,文章首先介绍了智慧课堂提出与兴起的背景,并详细梳理了从智慧课1.0发展到智慧课堂2.0再发展到智慧课堂3.0的历程。随后,文章探讨了这三个发展阶段分别采取的平台架构,以说明技术平台对各阶段智慧课堂运行和升级发展所起的支持作用。最后,文章立足于智慧课堂3.0的建设,从理论、数据、教学、服务、应用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基于技术的智慧课堂应用设计。在智能时代背景下探索智慧课堂的升级发展,有助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变革,促进转识成智、实现智慧发展。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技术. 2019,2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云-网-端”信息化平台架构2智慧课堂2.0:“技术平台+教学体系”
劭翁?1.0的平台构建利用了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等,并按照“云资源服务+网络数据传输+移动终端应用”的基本策略实施,形成了“云-网-端”信息化平台架构[17],如图1所示。其中,“云”即教育云平台,提供智慧课堂教育云服务,包括资源管理、微课制作与应用、教学评价系统和学习门户等;“网”即微云服务器,提供教室局域网的组建和本地化存储、计算等服务;“端”即教学端工具,包括授课工具、微课工具、动态评价工具、交流互动工具、作业工具等。图1“云-网-端”信息化平台架构图2智慧课堂立体化教学体系2智慧课堂2.0:“技术平台+教学体系”智慧课堂2.0从关注技术向关注教与学转变,一方面技术平台仍采劝云-网-端”架构,另一方面突出学科教学需要,构建了教学应用体系,由此形成了“技术平台+教学体系”架构。其中,“教学体系”构建围绕新课程教改需要,注重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富有智慧的学习环境,突出不同学科的教学特色,据此构建的智慧课堂立体化教学体系[18]如图2所示。该体系由四个部分组成:①资源管理与服务,提供课程标准、电子教材、题库系统、动态数据、教育管理信息等资源服务;②动态评价与分析,支持全过程学习数据分析与评价;③教学应用支持,提供微课制作、微课应用、资源推送、沟通交流等教学应用;④教学活动流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教学活动。3智慧课堂3.0:“云-台-端”智能化服务平台智慧课堂3.0的“云-台-端”智能化服务平台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智能信息技术而打造的智能化教学服务平台,是对智慧课堂1.0、2.0平台架构的智能化升级。其中,“云”即智能云服务,是基于智能
Vol.29No.3201922智能端、管理智能端、家长智能端)和环境智能终端(包括智能硬件设施、智能软件设备等)。“云-台-端”智能化服务平台构建了智能化的课堂教学服务环境,提供资源服务、互动服务和教学工具,如图3所示。图3“云-台-端”智能化服务平台架构四基于技术的智慧课堂应用设计需要指出的是,智能化的课堂教学服务环境建设本身不是智慧课堂建设的目的,而基于技术开展智慧的教与学应用、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才是其根本目的与归宿。为此,本研究提出可从理论、数据、教学、服务、应用等五个方面进行基于技术的智慧课堂应用设计。1建构主义和联通主义:指导智慧教学顶层设计建构主义、联通主义等学习理论既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教育理论,也是智慧课堂建设的基本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基于一定的情境和学习资料,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19]。联通主义则强调,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一个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提倡基于技术中介、在与环境的联结中学习[20]。在建构主义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能准确把握情境创设、协商会话、信息沟通、联通共享等关键要素,有助于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思想,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对话交流、主动建构知识意义。2课堂数据挖掘与分析:破解传统教学的难题传统课堂教学采用工业时代的“班级授课”模式,把学校当成“工厂”,即用统一的标准、计划和流程来“加工”学生这些“产品”,缺乏精准的学情分析与教学预设、即时的评测与反愧有效的师生协作互助等,将原本生动的课堂变成了单调的生产“车间”,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慧课堂:“互联网+”时代未来学校课堂发展新路向[J]. 刘军.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7)
[2]“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 刘邦奇. 中国电化教育. 2016(10)
[3]智慧课堂环境下的学习策略探析[J]. 刘邦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Z2)
[4]从知识走向智慧:真实学习视域中的智慧教育[J]. 刘晓琳,黄荣怀. 中国电化教育. 2016(03)
[5]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 祝智庭. 开放教育研究. 2016(01)
[6]当智慧课堂遇到大数据[J]. 刘邦奇. 中国教育网络. 2015(07)
[7]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 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王伟. 中国电化教育. 2014(11)
[8]中小学智慧课堂建设与应用研究[J]. 林利尧.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20)
[9]智慧课堂教与学系统设计[J]. 赵辉,曾倩.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3(07)
[10]营造智慧的校园[J]. 中国教育网络. 2011(11)
本文编号:3103163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技术. 2019,2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云-网-端”信息化平台架构2智慧课堂2.0:“技术平台+教学体系”
劭翁?1.0的平台构建利用了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等,并按照“云资源服务+网络数据传输+移动终端应用”的基本策略实施,形成了“云-网-端”信息化平台架构[17],如图1所示。其中,“云”即教育云平台,提供智慧课堂教育云服务,包括资源管理、微课制作与应用、教学评价系统和学习门户等;“网”即微云服务器,提供教室局域网的组建和本地化存储、计算等服务;“端”即教学端工具,包括授课工具、微课工具、动态评价工具、交流互动工具、作业工具等。图1“云-网-端”信息化平台架构图2智慧课堂立体化教学体系2智慧课堂2.0:“技术平台+教学体系”智慧课堂2.0从关注技术向关注教与学转变,一方面技术平台仍采劝云-网-端”架构,另一方面突出学科教学需要,构建了教学应用体系,由此形成了“技术平台+教学体系”架构。其中,“教学体系”构建围绕新课程教改需要,注重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富有智慧的学习环境,突出不同学科的教学特色,据此构建的智慧课堂立体化教学体系[18]如图2所示。该体系由四个部分组成:①资源管理与服务,提供课程标准、电子教材、题库系统、动态数据、教育管理信息等资源服务;②动态评价与分析,支持全过程学习数据分析与评价;③教学应用支持,提供微课制作、微课应用、资源推送、沟通交流等教学应用;④教学活动流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教学活动。3智慧课堂3.0:“云-台-端”智能化服务平台智慧课堂3.0的“云-台-端”智能化服务平台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智能信息技术而打造的智能化教学服务平台,是对智慧课堂1.0、2.0平台架构的智能化升级。其中,“云”即智能云服务,是基于智能
Vol.29No.3201922智能端、管理智能端、家长智能端)和环境智能终端(包括智能硬件设施、智能软件设备等)。“云-台-端”智能化服务平台构建了智能化的课堂教学服务环境,提供资源服务、互动服务和教学工具,如图3所示。图3“云-台-端”智能化服务平台架构四基于技术的智慧课堂应用设计需要指出的是,智能化的课堂教学服务环境建设本身不是智慧课堂建设的目的,而基于技术开展智慧的教与学应用、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才是其根本目的与归宿。为此,本研究提出可从理论、数据、教学、服务、应用等五个方面进行基于技术的智慧课堂应用设计。1建构主义和联通主义:指导智慧教学顶层设计建构主义、联通主义等学习理论既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教育理论,也是智慧课堂建设的基本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基于一定的情境和学习资料,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19]。联通主义则强调,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一个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提倡基于技术中介、在与环境的联结中学习[20]。在建构主义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能准确把握情境创设、协商会话、信息沟通、联通共享等关键要素,有助于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思想,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对话交流、主动建构知识意义。2课堂数据挖掘与分析:破解传统教学的难题传统课堂教学采用工业时代的“班级授课”模式,把学校当成“工厂”,即用统一的标准、计划和流程来“加工”学生这些“产品”,缺乏精准的学情分析与教学预设、即时的评测与反愧有效的师生协作互助等,将原本生动的课堂变成了单调的生产“车间”,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慧课堂:“互联网+”时代未来学校课堂发展新路向[J]. 刘军.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7)
[2]“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 刘邦奇. 中国电化教育. 2016(10)
[3]智慧课堂环境下的学习策略探析[J]. 刘邦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Z2)
[4]从知识走向智慧:真实学习视域中的智慧教育[J]. 刘晓琳,黄荣怀. 中国电化教育. 2016(03)
[5]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 祝智庭. 开放教育研究. 2016(01)
[6]当智慧课堂遇到大数据[J]. 刘邦奇. 中国教育网络. 2015(07)
[7]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 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王伟. 中国电化教育. 2014(11)
[8]中小学智慧课堂建设与应用研究[J]. 林利尧.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20)
[9]智慧课堂教与学系统设计[J]. 赵辉,曾倩.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3(07)
[10]营造智慧的校园[J]. 中国教育网络. 2011(11)
本文编号:3103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103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