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主客体互动模式的教科书使用菱形模型构建
发布时间:2021-03-31 14:13
教科书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科书研究一直备受重视。然而,教科书使用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借鉴教育主客体互动模式对教科书使用四面体模型进行解析,意在指明"教师、学生"与"教科书、知识、能力"的主客关系、教科书与"知识、能力"的表述关系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关系,厘清教科书使用所包含的三种活动,拓展教科书使用四面体模型中的对象性教育客体,使其包括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切的教科书使用菱形模型。
【文章来源】:课程.教材.教法. 2019,3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图1教科书使用四面体模型1.教师—教科书—学生
模型时,该教科书使用四面体模型中对象性教育客体的内涵应加以拓展。三、基于教育主客体互动模式的教科书使用菱形模型构建根据以上梳理与剖析可知,教科书在教科书使用活动中具有工具性作用,教科书与学科知识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各有所指。以此为基础,笔者构建了教科书使用模型(见图3)。(一)基本内涵在以教育主客体互动模式为理论基础构建的教科书使用菱形模型中,学生使用教科书活动和教师使用教科书活动只是这一教科书使用整体模型的片段。图3教科书使用菱形模型1.学生—教科书—对象性教育客体这一三角形是代表学生独立使用教科书的活动,而不是在教师的影响或指导下进行的活动(见图4)。其中,学生是使用教科书的唯一教育主体,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即工具性教育客体,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则是学生通过努力而获取的对象性教育客体。学生独立使用教科书常常发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完成作业等环节,这是学生使用教科书进行自学的主要方式,是学生主动地获取对象性教育客体最为积极的活动。图4学生使用教科书2.教师—教科书—对象性教育客体这一三角形是代表教师独立使用教科书的模型,并没有受到学生特征方面的影响(见图5)。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独立使用教科书的教育主体,教科书是工具性教育客体,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则是对象性教育客体,为教师教学提供相关教学方面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支撑。教师独立使用教科书常常发生在课前备课环节
—对象性教育客体这一三角形是代表学生独立使用教科书的活动,而不是在教师的影响或指导下进行的活动(见图4)。其中,学生是使用教科书的唯一教育主体,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即工具性教育客体,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则是学生通过努力而获取的对象性教育客体。学生独立使用教科书常常发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完成作业等环节,这是学生使用教科书进行自学的主要方式,是学生主动地获取对象性教育客体最为积极的活动。图4学生使用教科书2.教师—教科书—对象性教育客体这一三角形是代表教师独立使用教科书的模型,并没有受到学生特征方面的影响(见图5)。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独立使用教科书的教育主体,教科书是工具性教育客体,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则是对象性教育客体,为教师教学提供相关教学方面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支撑。教师独立使用教科书常常发生在课前备课环节,是教科书使用最为重要的一环。在独立使用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了解教科书的内容、结构、意图,还要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等,以便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图5教师使用教科书3.教师—教科书—对象性教育客体—学生这是以菱形为代表的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交往关系,他们在使用教科书时存在相互影响现象。因此,以菱形为代表的“教师—教科书—对象性教育客体—学生”活动可以分为三种情境。情境一:学生在教师影响下使用教科书。这与学生独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科书使用研究框架的评析[J]. 霍秉坤. 全球教育展望. 2016(08)
[2]教科书使用取向的核心:教师专业发展[J]. 霍秉坤.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5(02)
[3]走出传统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泛教育理论的哲学建构[J]. 项贤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6(02)
本文编号:3111580
【文章来源】:课程.教材.教法. 2019,3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图1教科书使用四面体模型1.教师—教科书—学生
模型时,该教科书使用四面体模型中对象性教育客体的内涵应加以拓展。三、基于教育主客体互动模式的教科书使用菱形模型构建根据以上梳理与剖析可知,教科书在教科书使用活动中具有工具性作用,教科书与学科知识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各有所指。以此为基础,笔者构建了教科书使用模型(见图3)。(一)基本内涵在以教育主客体互动模式为理论基础构建的教科书使用菱形模型中,学生使用教科书活动和教师使用教科书活动只是这一教科书使用整体模型的片段。图3教科书使用菱形模型1.学生—教科书—对象性教育客体这一三角形是代表学生独立使用教科书的活动,而不是在教师的影响或指导下进行的活动(见图4)。其中,学生是使用教科书的唯一教育主体,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即工具性教育客体,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则是学生通过努力而获取的对象性教育客体。学生独立使用教科书常常发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完成作业等环节,这是学生使用教科书进行自学的主要方式,是学生主动地获取对象性教育客体最为积极的活动。图4学生使用教科书2.教师—教科书—对象性教育客体这一三角形是代表教师独立使用教科书的模型,并没有受到学生特征方面的影响(见图5)。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独立使用教科书的教育主体,教科书是工具性教育客体,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则是对象性教育客体,为教师教学提供相关教学方面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支撑。教师独立使用教科书常常发生在课前备课环节
—对象性教育客体这一三角形是代表学生独立使用教科书的活动,而不是在教师的影响或指导下进行的活动(见图4)。其中,学生是使用教科书的唯一教育主体,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即工具性教育客体,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则是学生通过努力而获取的对象性教育客体。学生独立使用教科书常常发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完成作业等环节,这是学生使用教科书进行自学的主要方式,是学生主动地获取对象性教育客体最为积极的活动。图4学生使用教科书2.教师—教科书—对象性教育客体这一三角形是代表教师独立使用教科书的模型,并没有受到学生特征方面的影响(见图5)。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独立使用教科书的教育主体,教科书是工具性教育客体,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则是对象性教育客体,为教师教学提供相关教学方面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支撑。教师独立使用教科书常常发生在课前备课环节,是教科书使用最为重要的一环。在独立使用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了解教科书的内容、结构、意图,还要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等,以便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图5教师使用教科书3.教师—教科书—对象性教育客体—学生这是以菱形为代表的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交往关系,他们在使用教科书时存在相互影响现象。因此,以菱形为代表的“教师—教科书—对象性教育客体—学生”活动可以分为三种情境。情境一:学生在教师影响下使用教科书。这与学生独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科书使用研究框架的评析[J]. 霍秉坤. 全球教育展望. 2016(08)
[2]教科书使用取向的核心:教师专业发展[J]. 霍秉坤.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5(02)
[3]走出传统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泛教育理论的哲学建构[J]. 项贤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6(02)
本文编号:3111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111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