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课堂有效互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21:11

  本文关键词:课堂有效互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只有通过互动过程才能进行。因此,课堂互动的有效性直接关乎学生的发展,课堂有效互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目前,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以当前课堂互动现状为出发点,依托相关的理论基础,分四部分对论题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课堂有效互动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胡塞尔的交互主体理论、亚斯贝斯的生存交往论、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观为课堂有效互动提供了哲学基础。群体动力理论以及符号互动理论使我们从社会学角度对互动思想进行了解。在心理学领域,选取了影响课堂有效互动的三个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以及动机理论。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课堂有效互动的相关概念及课堂有效互动的特征。通过对互动、课堂互动、课堂有效互动三个概念的分析,指出课堂有效互动其核心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进而推导出课堂有效互动的三个特征:公平性、动态生成性以及互动主体间的平等对话。 第三部分是对我国课堂有效互动现状的探析。通过分析发现,当前我国课堂互动中存在形式化、不平等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课堂环境四个方面对影响有效互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参与度,教学内容是都具有适应性、是否具有情境性和开放度,课堂的物理环境、心理环境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课堂有效互动的实现。 第四部分是在前三部分的基础上,从三方面提出了实现有效互动的策略。要建立有效互动氛围,要从构建和谐课堂氛围、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相信学生能力、几方面入手;要有效提问,可以搭建支架、适当追问,运用反问、打破思维定势,多激发学生提问,避免形式化走向;教师有效反思则以从行动前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以及行动后的反思入手考虑。
【关键词】:主体间性 有效互动 课堂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20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2
  • 一、问题提出10
  • 二、研究思路10-12
  • 第一章 课堂有效互动的理论基础12-26
  • 第一节 哲学基础12-17
  • 一、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理论12-13
  • 二、亚斯贝斯的生存交往论13-15
  • 三、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15
  • 四、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15-16
  • 五、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观16-17
  • 第二节 社会学基础17-20
  • 一、群体动力理论17-19
  • 二、符号互动理论19-20
  • 第三节 心理学基础20-26
  • 一、建构主义学习论20-22
  • 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22-23
  • 三、动机理论23-26
  • 第二章 课堂有效互动相关概念及特征26-33
  • 第一节 相关概念26-29
  • 一、互动26
  • 二、课堂互动26-28
  • 三、课堂有效互动28-29
  • 第二节 相关特征29-33
  • 一、公平性29-30
  • 二、动态生成性30-31
  • 三、主体间的平等对话31-33
  • 第三章 我国课堂有效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33-48
  •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33-36
  • 一、互动的形式化33-34
  • 二、互动的不平等34-35
  • 三、互动的单一性35-36
  • 第二节 影响因素分析36-48
  • 一、教师37-42
  • 二、学生42-43
  • 三、教学内容43-45
  • 四、课堂环境45-48
  • 第四章 课堂有效互动策略48-59
  • 第一节 建立有效氛围策略48-50
  •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48-49
  • 二、构建支持的课堂氛围49
  • 三、构建信任的课堂氛围49-50
  • 第二节 有效提问策略50-53
  • 一、搭建支架、适当追问50-52
  • 二、运用反问、打破思维定势52
  • 三、多激发学生提问52-53
  • 四、避免形式化走向53
  • 第三节 有效反思策略53-59
  • 一、教学前反思54-56
  • 二、教学中反思56-57
  • 三、教学后反思57-59
  • 结语59-61
  • 参考文献61-64
  • 后记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久建;;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白益民;教师的自我更新:背景、机制与建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彭文秀;“失真”与“归真”: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互动[J];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课堂有效互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24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e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