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中不同角色与抑郁的相关性
发布时间:2021-07-07 20:04
目的探究青少年在校园欺凌中的不同角色与抑郁之间的关联,为预防青少年校园欺凌的发生及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11—12月在上海市3所初中招募六至八年级全部学生1 649名,采用平板计算机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青少年的人口学特征、抑郁状况以及参与欺凌的情况等。结果 75.74%的学生涉及欺凌,其中旁观者456名(27.65%),受欺凌者559名(33.90%),欺凌者33名(2.00%),欺凌—受欺凌者201名(12.19%)。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在不同欺凌角色分布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6.89,9.59,P值均<0.05)。在抑郁分组中,低分组1022名,占61.98%;高分组有627名,占38.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未涉及欺凌者相比,涉及欺凌的4种角色人群均有更高的抑郁水平,以欺凌—受欺凌者(OR=4.77,95%CI=3.27~6.96)和受欺凌者(OR=3.66,95%CI=2.71~4.94)为甚。结论青少年在校园欺凌中的不同角色和抑郁水平之间存在关联,与未...
【文章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19,40(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测量工具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人口学特征青少年欺凌角色分布 见表1。
2.2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青少年抑郁水平分布
2.3 不同欺凌角色与青少年抑郁水平之间的关联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校园欺凌中欺凌者的心理特征与问题行为及干预策略[J]. 王潇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08)
[2]校园欺凌的心理因素和治理方法:心理学的视角[J]. 孙时进,施泽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2)
[3]上海市青春早期青少年指长比与性发育抑郁及攻击行为关联[J]. 余春艳,左霞云,廉启国,齐文娟,乐桂珍,汪玲,钟向阳,涂晓雯,楼超华. 中国学校卫生. 2017(02)
[4]校园欺凌行为:意涵、成因及其防治策略[J]. 胡春光.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7(01)
[5]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J]. 基础教育参考. 2016(11)
[6]青少年早期欺负参与角色的基本特点及其与同伴网络的关系[J]. 张文娟,马晓春. 教育科学研究. 2016(02)
[7]青少年传统欺凌、网络欺凌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研究[J]. 汪耿夫,王秀秀,方玉,江流,袁姗姗,陶芳标,苏普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5 (08)
[8]初中生不同网络欺负角色行为的特点及与抑郁的关系[J]. 胡阳,范翠英,张凤娟,周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3(12)
[9]初中生欺负、受欺负行为与抑郁、自杀意念的关系[J]. 刘小群,卢大力,周丽华,苏林雁.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01)
[10]暴力攻击行为的生物学影响因素[J]. 张勇,张亚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02)
本文编号:3270278
【文章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19,40(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测量工具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人口学特征青少年欺凌角色分布 见表1。
2.2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青少年抑郁水平分布
2.3 不同欺凌角色与青少年抑郁水平之间的关联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校园欺凌中欺凌者的心理特征与问题行为及干预策略[J]. 王潇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08)
[2]校园欺凌的心理因素和治理方法:心理学的视角[J]. 孙时进,施泽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2)
[3]上海市青春早期青少年指长比与性发育抑郁及攻击行为关联[J]. 余春艳,左霞云,廉启国,齐文娟,乐桂珍,汪玲,钟向阳,涂晓雯,楼超华. 中国学校卫生. 2017(02)
[4]校园欺凌行为:意涵、成因及其防治策略[J]. 胡春光.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7(01)
[5]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J]. 基础教育参考. 2016(11)
[6]青少年早期欺负参与角色的基本特点及其与同伴网络的关系[J]. 张文娟,马晓春. 教育科学研究. 2016(02)
[7]青少年传统欺凌、网络欺凌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研究[J]. 汪耿夫,王秀秀,方玉,江流,袁姗姗,陶芳标,苏普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5 (08)
[8]初中生不同网络欺负角色行为的特点及与抑郁的关系[J]. 胡阳,范翠英,张凤娟,周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3(12)
[9]初中生欺负、受欺负行为与抑郁、自杀意念的关系[J]. 刘小群,卢大力,周丽华,苏林雁.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01)
[10]暴力攻击行为的生物学影响因素[J]. 张勇,张亚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02)
本文编号:3270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270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