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慕课同心圈式发展:从高等教育破坏性创新向持续性创新模式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1-07-24 15:25
  本文批判地分析了2012年以来慕课的发展。慕课在大学的实施受到多种并存且相互冲突的因素的影响。本文并非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深度述评,而是旨在揭示这些驱动因素并非泾渭分明、一成不变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本文认为慕课本质上是一种政策手段,被大学公开或间接地用于达成某个具体背景下政策过程的特定目标。本文的理论框架建立在教育政策过程和发展的基础上。慕课是一种全球现象,等同于在线学习或成为其代名词。但是,如此认识慕课是把问题简单化了,强调的是学习的传送方式而非对有效教学设计的深入理解。本文用相互交织的同心圈喻指慕课的不同发展阶段,以说明不同发展阶段的驱动因素具有连续性。换言之,有些驱动因素的作用可能不如从前了,但是它们依然对慕课的全球和本地实施环境产生影响。文章最后反思了慕课的下一个"发展圈",即大学可以选择部署慕课,以实现自身的目标和(或)更宏大的目标。 

【文章来源】:中国远程教育.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慕课是政策工具和政策过程
慕课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创新
    第一个同心圈:打造品牌、营销和全球影响
    第二个同心圈:促进终身学习
    第三个同心圈:学分、认定和持续专业发展
展望未来发展



本文编号:3300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300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9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