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关系维度的师生关系实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4 02:48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存续的根本关系,其发展必然是基于师生伦理共同体而形成的师生交往关系。师生关系必须强调各自的角色责任及遵循一定的伦理价值规范,因此师生关系的具体关系形态背后的共同关系本质为伦理关系。伦理关系的观察视角可以让师生关系区别于“血缘”关系以及“业缘”关系,也使师生关系超越于一般认为的“人际关系”、“事际关系”和“法律关系”,而直接彰显其本质。由此师生关系可以表述为:现象上表现为一定的“人际关系”和“事际关系”,发生过程为师生交往,内核为伦理关系。悖离伦理关系及伦理关系所要求的伦理价值和规范,师生关系就不成其为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伦理性既是一种交往秩序的主张,也是一种道德价值的“应然”追求;这既是对当前功能性师生关系的超越,也是对传统的“师生二元论”观点的突破。伦理在本研究中指的就是关于优良道德的客观法则,是以伦理关系维度的师生关系就体现为师生在平等交往和平等对话基础上形成的公正、幸福、自由的关系,这是一种基于师生共同体而形成的对“善”的伦理秩序的追求。在这种伦理秩序主张和价值追求中,必然有贯穿其中的伦理原则,这些伦理原则就是支撑师生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具有根本性的伦理观...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伦理关系维度的师生关系概述
一、伦理及伦理关系
(一)伦理的内涵
(二)伦理关系的分析
二、师生关系的内涵及其表现
(一)师生关系的内涵
(二)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
(三)伦理关系维度师生关系的存在状态
第二章 伦理关系维度师生关系实现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一、何以可能:师生关系存续的必然要求
(一)逻辑起点:人的存在本质
(二)内生动力:角色伦理的演绎
二、何以必要:伦理关系维度师生关系的价值意蕴
(一)师生伦理关系与师生德性生成
(二)师生伦理关系与社会发展
第三章 师生伦理关系的伦理立场及基本原则
一、师生伦理关系的伦理学立场
(一)师生关系的伦理学考察及其评价
(二)师生关系的伦理学方法论:调和主义方法论的运用
二、伦理关系维度师生关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善的总原则
(二)秉持公正
(三)追求幸福
(四)保证自由
第四章 当前我国伦理关系维度师生关系“异化”的表现
一、脆弱的公正
(一)参与的主体的多层次带来诉求的复杂化
(二)效率与公平的冲突
二、褪色的尊重
(一)干涉与控制
(二)过度赞赏
(三)不光荣的“荣誉”
(四)个性的消失
三、匮乏的快乐
(一)道德情感冷漠
(二)幸福体验缺失
(三)个人闲暇减少
四、缺席的自由
(一)不平等的对话
(二)压缩的个体空间
(三)偏移的教育方向
第五章 我国伦理关系维度师生关系“异化”的原因
一、社会转型带来的迷茫与混乱
(一)价值观的裂变
(二)身份与契约的纠缠
(三)社会焦虑的传导
二、教师自我修养淡化
(一)专业能力的滞后
(二)专业情意的欠缺
三、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
(一)狭窄的专业化产出机械的职业人
(二)标准化的管理导致被动的执行
(三)职业稳定性带来工作的保守性
四、师生交往“虚拟化”带来的冲击
(一)伦理意识淡化
(二)情感投入减弱
(三)认同感的降低
第六章 伦理的师生关系的实现
一、构建师生伦理共同体
(一)增进师生认同
(二)坚持自由与责任的统一
(三)培育共生性人格
二、提高教师的感情修养
(一)提高人文素养,丰富感情世界
(二)参与学生活动,增加感情体验
(三)顺应情境变化,学会感情管理
三、打造教师“德福一致”的生态环境
(一)尊重教师的创造性活动
(二)建立“德—得”一体的评价体系
四、推进学校组织病态的伦理治疗
(一)遵守契约精神
(二)以对话促和解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课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再探师生关系:云课堂教学的启示[J]. 张铭芳,周先进. 教育导刊. 2018(01)
[2]孔子“仁学”思想视角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策略探析[J]. 林灵,徐煜.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3]论师生关系维系与重建的信任变量[J]. 王永明. 教育伦理研究. 2017(00)
[4]社会阶层视角下的师生关系[J]. 任春荣. 教育学报. 2017(05)
[5]走向教学共生体的师生关系重建——与教师主导作用批判及反批判争鸣观点商榷[J]. 龙宝新. 中国教育学刊. 2017(10)
[6]“我与你”:知识视域中的师生关系及其构建[J]. 徐蕾. 中国教育学刊. 2017(10)
[7]论“地位——权力情感理论”视域中的师生关系[J]. 李强,黄振鹏,吴迪.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7(09)
[8]师生关系模式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元分析[J]. 王默,董洋. 全球教育展望. 2017(07)
[9]尝试构建基于生命成长的课堂师生关系[J]. 蒋玉琴. 中国德育. 2017(13)
[10]审视、反思与重构——论学校变革中的师师关系与师生关系[J]. 梁茜. 江苏教育研究. 2017(16)
博士论文
[1]师生机体论[D]. 陶丽.西南大学 2017
[2]他者的澄明与主体的涅槃[D]. 柴楠.湖南师范大学 2013
[3]百年来中国师生关系思想史研究[D]. 邵晓枫.西南大学 2008
[4]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 王琴.华东师范大学 2007
[5]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反思[D]. 王玉秋.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59125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伦理关系维度的师生关系概述
一、伦理及伦理关系
(一)伦理的内涵
(二)伦理关系的分析
二、师生关系的内涵及其表现
(一)师生关系的内涵
(二)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
(三)伦理关系维度师生关系的存在状态
第二章 伦理关系维度师生关系实现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一、何以可能:师生关系存续的必然要求
(一)逻辑起点:人的存在本质
(二)内生动力:角色伦理的演绎
二、何以必要:伦理关系维度师生关系的价值意蕴
(一)师生伦理关系与师生德性生成
(二)师生伦理关系与社会发展
第三章 师生伦理关系的伦理立场及基本原则
一、师生伦理关系的伦理学立场
(一)师生关系的伦理学考察及其评价
(二)师生关系的伦理学方法论:调和主义方法论的运用
二、伦理关系维度师生关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善的总原则
(二)秉持公正
(三)追求幸福
(四)保证自由
第四章 当前我国伦理关系维度师生关系“异化”的表现
一、脆弱的公正
(一)参与的主体的多层次带来诉求的复杂化
(二)效率与公平的冲突
二、褪色的尊重
(一)干涉与控制
(二)过度赞赏
(三)不光荣的“荣誉”
(四)个性的消失
三、匮乏的快乐
(一)道德情感冷漠
(二)幸福体验缺失
(三)个人闲暇减少
四、缺席的自由
(一)不平等的对话
(二)压缩的个体空间
(三)偏移的教育方向
第五章 我国伦理关系维度师生关系“异化”的原因
一、社会转型带来的迷茫与混乱
(一)价值观的裂变
(二)身份与契约的纠缠
(三)社会焦虑的传导
二、教师自我修养淡化
(一)专业能力的滞后
(二)专业情意的欠缺
三、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
(一)狭窄的专业化产出机械的职业人
(二)标准化的管理导致被动的执行
(三)职业稳定性带来工作的保守性
四、师生交往“虚拟化”带来的冲击
(一)伦理意识淡化
(二)情感投入减弱
(三)认同感的降低
第六章 伦理的师生关系的实现
一、构建师生伦理共同体
(一)增进师生认同
(二)坚持自由与责任的统一
(三)培育共生性人格
二、提高教师的感情修养
(一)提高人文素养,丰富感情世界
(二)参与学生活动,增加感情体验
(三)顺应情境变化,学会感情管理
三、打造教师“德福一致”的生态环境
(一)尊重教师的创造性活动
(二)建立“德—得”一体的评价体系
四、推进学校组织病态的伦理治疗
(一)遵守契约精神
(二)以对话促和解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课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再探师生关系:云课堂教学的启示[J]. 张铭芳,周先进. 教育导刊. 2018(01)
[2]孔子“仁学”思想视角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策略探析[J]. 林灵,徐煜.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3]论师生关系维系与重建的信任变量[J]. 王永明. 教育伦理研究. 2017(00)
[4]社会阶层视角下的师生关系[J]. 任春荣. 教育学报. 2017(05)
[5]走向教学共生体的师生关系重建——与教师主导作用批判及反批判争鸣观点商榷[J]. 龙宝新. 中国教育学刊. 2017(10)
[6]“我与你”:知识视域中的师生关系及其构建[J]. 徐蕾. 中国教育学刊. 2017(10)
[7]论“地位——权力情感理论”视域中的师生关系[J]. 李强,黄振鹏,吴迪.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7(09)
[8]师生关系模式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元分析[J]. 王默,董洋. 全球教育展望. 2017(07)
[9]尝试构建基于生命成长的课堂师生关系[J]. 蒋玉琴. 中国德育. 2017(13)
[10]审视、反思与重构——论学校变革中的师师关系与师生关系[J]. 梁茜. 江苏教育研究. 2017(16)
博士论文
[1]师生机体论[D]. 陶丽.西南大学 2017
[2]他者的澄明与主体的涅槃[D]. 柴楠.湖南师范大学 2013
[3]百年来中国师生关系思想史研究[D]. 邵晓枫.西南大学 2008
[4]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 王琴.华东师范大学 2007
[5]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反思[D]. 王玉秋.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59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359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