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1 12:33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道家传统价值观量表、杨国枢的儒家传统价值观问卷、SCL-90自评量表和牛津主观幸福感量表,运用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探索性和结构方程技术,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测量和探讨了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的现状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效应,是心理学研究本土化研究的一个尝试。主要结论如下:1、自编的道家传统价值观问卷包含6个因素、19个项目,经探索性因素分析,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2、当今大学生对道家传统价值观和儒家传统价值观总的来说持积极认可态度。女大学生对道家传统价值观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男大学生;我国大学生对“家族主义”和“团结和谐”两个因子更为看重。3、大学生群体整体的主观幸福感是中等偏上程度,总体上感到比较幸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儒家传统价值观和道家传统价值观之间基本表现出一种正向关系,即幸福感指数越高,其儒家和道家传统价值观得分也越高。4、总体上,大学生儒家传统价值观念越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在道家传统价值观中,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大学生比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大学生更倾向于知和豁达、顺其自然取向。5、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儒道传统价值观可以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共同影响...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1 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1.1 价值观研究:心理学视角
1.1.1 价值观研究的历史回顾
1.1.2 价值观的概念、结构与特征
1.1.3 价值观与文化
1.1.4 有关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
1.2 儒道传统价值观的研究:历史的追寻
1.2.1 儒家价值观研究
1.2.2 道家价值观研究
1.2.3 儒道互补思想
1.3 心理健康的研究
1.3.1 心理健康的定义
1.3.2 心理健康标准与测量
1.3.3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4 儒道传统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1.4.1 儒家传统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1.4.2 道家传统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1.5 儒道传统价值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外研究情况
1.5.2 国内研究情况
1.5.3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2 道家价值观量表的编制
2.1 引言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步骤
2.2.2 被试的选择
2.2.3 研究的程序
2.3 研究结果
2.3.1 鉴别力与区分度分析
2.3.2 因素分析
2.3.3 信度检验
2.3.4 效度检验
2.4 结论
3 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人口统计特点
3.1 引言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方法
3.3.1 被试
3.3.2 工具
3.3.3 程序
3.4 研究结果
3.4.1 当代大学生道家价值观的总体状况分析
3.4.2 当代大学生道家传统价值观在性别、年级、专业、居住地、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每月生活费上的差异上的差异
3.4.3 当代大学生儒家价值观的总体状况分析
3.4.4 当代大学生儒家传统价值观在性别、年级、专业、居住地、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每月生活费上的差异上的差异
3.5 讨论
3.5.1 大学生道家传统价值观总体状况分析
3.5.2 大学生道家传统价值观综合状况分析
3.5.3 大学生儒家传统价值观总体状况分析
3.5.4 大学生儒家传统价值观综合状况分析
3.6 小结
4 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4.1 前言
4.2 研究目的
4.3 研究方法
4.3.1 被试
4.3.2 工具
4.3.3 程序
4.4 研究结果
4.4.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状况
4.4.2 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4.4.3 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
4.5 讨论
4.5.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
4.5.2 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
4.5.3 当代大学生的儒道传统价值观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
4.6 小结
5 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5.1 引言
5.2 研究目的
5.3 研究方法
5.3.1 工具
5.3.2 被试
5.3.3 程序
5.4 研究结果
5.4.1 儒家传统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5.4.2 道家传统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5.5 讨论
5.5.1 儒家传统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
5.5.2 道家传统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
5.6 小结
6 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心理健康模型的综合建构
6.1 引言
6.2 构建模型
6.3 构建验证与路径分析
6.4 讨论
7 总讨论与总结论
7.1 总讨论
7.1.1 该研究的价值所在
7.1.2 该研究的方法学思考
7.1.3 该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7.1.4 该研究尚待解决的问题
7.1.5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启示和建议
7.2 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道互补及其对中国社会之影响[J]. 邵龙宝. 河南社会科学. 2008(05)
[2]简论儒道佛的心理保健方法[J]. 胡凯,张洪春.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04)
[3]入世和出世心理对网络成瘾与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初探[J]. 杨宏飞,薛尚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05)
[4]父母文化程度、职业、期望值及教育方式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 吴敏,时松和,杨翠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06)
[5]高校大学生幸福感调查与思考[J]. 韦炜.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04)
[6]人格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胡军生,王登峰,滕兰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7]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 郑莉君,韩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39)
[8]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 周恒彩,李焰. 宜宾学院学报. 2007(09)
[9]论道家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观照[J]. 肖尚军.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5)
[10]道家思想对于调治焦虑和抑郁心理的启示[J]. 吕锡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博士论文
[1]少数民族价值观的结构、特征及变迁研究[D]. 侯阿冰.西南大学 2008
[2]孔老关系研究[D]. 黄梓根.湖南大学 2007
[3]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研究[D]. 李坚.华南师范大学 2007
[4]教师工作价值观及其影响效应研究[D]. 胥兴春.西南大学 2007
[5]青年军人生活目标价值观研究[D]. 刘胜江.西南大学 2007
[6]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D]. 卢爱新.华中师范大学 2007
[7]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 苗元江.南京师范大学 2003
[8]道家认知疗法治疗焦虑性神经症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 周亮.中南大学 2003
[9]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D]. 邢占军.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道家思想方法对当代德育的启示[D]. 王春燕.南京师范大学 2008
[2]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特征及相关研究[D]. 陈丽君.上海师范大学 2008
[3]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孙淑娟.南昌大学 2007
[4]大学生价值观与其压力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王春芳.山西大学 2007
[5]道家人格结构及测量[D]. 李敏荣.华中师范大学 2007
[6]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 许丽伟.东北师范大学 2006
[7]论老子的健康心理学思想[D]. 刘凤美.山东师范大学 2006
[8]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 赵淑媛.湖南师范大学 2006
[9]人格特征、价值观、生活事件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 王晖.陕西师范大学 2005
[10]沿海地区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神经质、外向性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 李清.福建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37260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1 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1.1 价值观研究:心理学视角
1.1.1 价值观研究的历史回顾
1.1.2 价值观的概念、结构与特征
1.1.3 价值观与文化
1.1.4 有关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
1.2 儒道传统价值观的研究:历史的追寻
1.2.1 儒家价值观研究
1.2.2 道家价值观研究
1.2.3 儒道互补思想
1.3 心理健康的研究
1.3.1 心理健康的定义
1.3.2 心理健康标准与测量
1.3.3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4 儒道传统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1.4.1 儒家传统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1.4.2 道家传统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1.5 儒道传统价值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外研究情况
1.5.2 国内研究情况
1.5.3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2 道家价值观量表的编制
2.1 引言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步骤
2.2.2 被试的选择
2.2.3 研究的程序
2.3 研究结果
2.3.1 鉴别力与区分度分析
2.3.2 因素分析
2.3.3 信度检验
2.3.4 效度检验
2.4 结论
3 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人口统计特点
3.1 引言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方法
3.3.1 被试
3.3.2 工具
3.3.3 程序
3.4 研究结果
3.4.1 当代大学生道家价值观的总体状况分析
3.4.2 当代大学生道家传统价值观在性别、年级、专业、居住地、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每月生活费上的差异上的差异
3.4.3 当代大学生儒家价值观的总体状况分析
3.4.4 当代大学生儒家传统价值观在性别、年级、专业、居住地、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每月生活费上的差异上的差异
3.5 讨论
3.5.1 大学生道家传统价值观总体状况分析
3.5.2 大学生道家传统价值观综合状况分析
3.5.3 大学生儒家传统价值观总体状况分析
3.5.4 大学生儒家传统价值观综合状况分析
3.6 小结
4 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4.1 前言
4.2 研究目的
4.3 研究方法
4.3.1 被试
4.3.2 工具
4.3.3 程序
4.4 研究结果
4.4.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状况
4.4.2 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4.4.3 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
4.5 讨论
4.5.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
4.5.2 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
4.5.3 当代大学生的儒道传统价值观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
4.6 小结
5 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5.1 引言
5.2 研究目的
5.3 研究方法
5.3.1 工具
5.3.2 被试
5.3.3 程序
5.4 研究结果
5.4.1 儒家传统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5.4.2 道家传统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5.5 讨论
5.5.1 儒家传统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
5.5.2 道家传统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
5.6 小结
6 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心理健康模型的综合建构
6.1 引言
6.2 构建模型
6.3 构建验证与路径分析
6.4 讨论
7 总讨论与总结论
7.1 总讨论
7.1.1 该研究的价值所在
7.1.2 该研究的方法学思考
7.1.3 该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7.1.4 该研究尚待解决的问题
7.1.5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启示和建议
7.2 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道互补及其对中国社会之影响[J]. 邵龙宝. 河南社会科学. 2008(05)
[2]简论儒道佛的心理保健方法[J]. 胡凯,张洪春.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04)
[3]入世和出世心理对网络成瘾与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初探[J]. 杨宏飞,薛尚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05)
[4]父母文化程度、职业、期望值及教育方式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 吴敏,时松和,杨翠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06)
[5]高校大学生幸福感调查与思考[J]. 韦炜.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04)
[6]人格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胡军生,王登峰,滕兰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7]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 郑莉君,韩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39)
[8]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 周恒彩,李焰. 宜宾学院学报. 2007(09)
[9]论道家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观照[J]. 肖尚军.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5)
[10]道家思想对于调治焦虑和抑郁心理的启示[J]. 吕锡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博士论文
[1]少数民族价值观的结构、特征及变迁研究[D]. 侯阿冰.西南大学 2008
[2]孔老关系研究[D]. 黄梓根.湖南大学 2007
[3]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研究[D]. 李坚.华南师范大学 2007
[4]教师工作价值观及其影响效应研究[D]. 胥兴春.西南大学 2007
[5]青年军人生活目标价值观研究[D]. 刘胜江.西南大学 2007
[6]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D]. 卢爱新.华中师范大学 2007
[7]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 苗元江.南京师范大学 2003
[8]道家认知疗法治疗焦虑性神经症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 周亮.中南大学 2003
[9]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D]. 邢占军.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道家思想方法对当代德育的启示[D]. 王春燕.南京师范大学 2008
[2]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特征及相关研究[D]. 陈丽君.上海师范大学 2008
[3]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孙淑娟.南昌大学 2007
[4]大学生价值观与其压力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王春芳.山西大学 2007
[5]道家人格结构及测量[D]. 李敏荣.华中师范大学 2007
[6]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 许丽伟.东北师范大学 2006
[7]论老子的健康心理学思想[D]. 刘凤美.山东师范大学 2006
[8]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 赵淑媛.湖南师范大学 2006
[9]人格特征、价值观、生活事件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 王晖.陕西师范大学 2005
[10]沿海地区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神经质、外向性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 李清.福建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37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637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