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输式教育在和谐德育中的反思与扬弃
本文关键词:灌输式教育在和谐德育中的反思与扬弃
【摘要】:灌输教育思想和灌输式教育既有联系又有本质的差异,灌输式德育既有种种弊端又有其生成的客观必然性。灌输式德育之所以长期存在,主要受自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泛政治化的德育内容和知识中心主义的教学观的多方影响。应该辩证审视传统的灌输式德育,构建以对话互动、地位平等、主动参与、教学相长、关注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情感交流为特征的现代和谐德育的主体间性教育模式。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关键词】: 灌输 和谐德育 主体间性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试验”(项目编号:FEB070300)子课题“和谐德育的主体特征与生态优化研究”(项目编号:HXDY-08-030)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逐渐认识到灌输是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转变的最大障碍,构建一种无灌输的德育已成为时代的呼声。然而,由于德育实践中对灌输的非理性把握“,灌输”被无限扩大化,严重影响并大大降低了德育效能。因此,明确灌输的涵义,探讨灌输式德育的成因,剖析其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萍霞;走向主体间性的高校德育——高校交往德育模式初探[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陈志兴;;和谐德育:现代德育发展的新思路[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杨勇兵;;科学发展观——科学的执政哲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4 王浩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认同性整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6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李继武;;高度反思的学说与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邵显松;;析哈代小说在传统框架内表现出的超前意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郑明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理论发展的新境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董志凯;;毛泽东与新中国经济建设[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7 李培龙;;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根基及其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9 黄宇;;论列宁主义党内民主观的中共早期实践及现实启示[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10 范耀登;;论特区政治改革的先行与试验[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李晓亮;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1979-198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会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无意识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耿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7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曾新;论主体性教育中的主体间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苏富忠;和谐教育论[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彭未名;德育之为德育——大学德育研究的前瞻性评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01期
4 冯建军;道德教育:交往实践的新阐释[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靳玉乐,尹弘飚;教学本质特殊交往说论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10期
6 肖显静;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学解读[J];人文杂志;2004年01期
7 衣俊卿;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J];哲学研究;1992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威;杨一静;;价值观多元化下学校道德教育方法浅析[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铁省林;西方哲学中主体性问题的历史嬗变[J];齐鲁学刊;2003年02期
3 杨春时;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西方美学体系的历史演变[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申卫革;李国庆;;主体间性视界中的教师角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周坤;董满秀;;交往理论视域中体育教学师生关系的新走向——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05期
6 郝英杰;;主体间性原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11期
7 宋军;;浅析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黄t,
本文编号:528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528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