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三分屏”网络课程界面的眼动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9 04:06

  本文关键词:“三分屏”网络课程界面的眼动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课程 三分屏 眼动实验 认知负荷 学习效果 教师形象 学习者 网络学习 呈现方式 测验负荷


【摘要】:"三分屏"是当前网络课程界面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呈现方式,本文对这种界面的有效性进行实验研究。结合Mayer的多媒体学习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运用眼动追踪技术,从认知心理学的层面探讨"三分屏"网络课程中教师形象的呈现方式对学习者的信息加工、认知负荷和学习效果的影响,试图揭示网络学习的基本规律,为网络课程的有效设计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浙江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网络课程 三分屏 眼动实验 认知负荷 学习效果 教师形象 学习者 网络学习 呈现方式 测验负荷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网络学习机制及其在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中的应用”(BCA070053)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和高校精品课程的推行,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日益广泛。“三分屏”是网络教学中目前十分流行的课件界面布局,其中包括三个区域:教师形象区(AOI1)、目录导航区(AOI2)和PPT内容区(AOI3),如图1所示。“三分屏”布局的网络课程的开发,主要利用专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士勤;;系列位置效应研究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7年36期

2 韩玉昌;眼动仪和眼动实验法的发展历程[J];心理科学;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京诚;徐守森;张森;;体育运动心理领域的眼动研究综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张森;李京诚;徐守森;高晓东;江智;;眼动仪的开发现状及其在运动心理领域的应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李莒霄;;心理效应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章赛萍;;由惊弓之鸟想到……[J];成才之路;2008年10期

5 陈礼洪;;也谈老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吴振东;;论有效提高幼儿教师学习质量的管理方法及其制度建设[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6期

7 张海龙;;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8 高金才;;学生习得性无助心理的形成与克服[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2期

9 张自强;;中小城市中学成人预备期学生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10 黄红梅;娄珀瑜;严海林;王聪聪;冉鸣;;应用交互仿真性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尝试[J];化学教育;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京诚;徐守森;张森;;体育运动心理领域的眼动研究综述[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张森;李京诚;徐守森;高晓东;江智;;眼动仪的开发现状及其在运动心理学中的应用[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高晓妹;汉语儿童图画书阅读眼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先军;论学校道德教育中的表扬[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胡红梅;理解教育视野下“弱势学生”发展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邱志涛;明式家具的科学性与价值观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5 蒋波;分栏设计对大学生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黄琦;基于产品风格认知模型的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隋雪;学习困难生阅读过程的眼动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琳;学习技术及其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2 谭显军;自贡市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及应对策略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3 迟东娴;标记迁移对英、汉母语学生汉语单句加工影响的眼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段宇f ;乒乓球运动员预期判断攻球线路的眼动特征与反应时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8年

5 张长松;四星级高中借读生心理状况与管理对策[D];苏州大学;2008年

6 巴瑶;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D];苏州大学;2008年

7 施冬梅;中学生语文口头表达能力的养成[D];苏州大学;2008年

8 金延清;小学潜能生良好个性品质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晏t,

本文编号:5873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5873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a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