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对生活德育理论研究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7-07-31 13:18

  本文关键词:对生活德育理论研究的反思


  更多相关文章: 生活世界 教育理念 科学世界 生活德育 知性德育


【摘要】:生活德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对知性德育的超越。生活德育理论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生活德育的含义、生活的内涵、生活和道德的关系、生活德育的实施策略和生活德育的理论基础等方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概念不清、生活界定不明、生活德育模式研究贫乏、实施策略缺乏可操作性等。厘定概念、科学界定生活、探索有效的生活德育模式和策略,是生活德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生活世界 教育理念 科学世界 生活德育 知性德育
【基金】:江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建设项目(JDR2006A08) 江苏大学人文基金项目(JDR2008B11)成果
【分类号】:G410
【正文快照】: 生活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模式,,是相对于知性德育提出的,它立足于现实生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在生活中教育个体,培育个体的德性,从而使个体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个体在善的生活世界中追求德性的不断提升。生活德育理论研究的缘起1.对哲学研究成果的借鉴。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山;道德教育向现实生活的回归与超越[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项贤明;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3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理论论证——对“道德教育—生活”关系的几重审视[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唐汉卫;从道德与生活的关系看生活道德教育的合理性[J];教育探索;2004年12期

6 唐汉卫;脱离生活的道德教育:表现与批判[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0期

7 陈均土;黄鹏红;;从知识德育走向生活德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8 高德胜;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基本问题辨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糜海波;;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03期

10 郭华;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J];教育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和佳,吴卫丰;论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从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谈起[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薛晓阳;教育的超越本质及其自由教育的理想[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3 晏环;当前高校道德教育中几个脱节现象的分析[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4 刘长贵;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当代价值[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赵雪江;;论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历史演进[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吴玲;;向生活世界回归的道德教育[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05期

7 张杨;;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研究综述[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张文喜;他人问题:存在论岂为暴力而鸣鼓?[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陈秀鸿;;回归生活世界: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10 陈迥;;论转型期高校德育工作[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郭美华;熊十力本体论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宋晔;校园伦理智慧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安道玉;论意识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8 李朝晖;知识与控制: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社会学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林丹;王阳明哲学的现象学解读[D];北京大学;2005年

10 刘宇文;社本主义教育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漠琳;西方“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周银红;道德规范教育与人的道德主体性生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玉;儿童的道德语言[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慧敏;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D];河南大学;2003年

5 张治勇;德育交往:现代德育的本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全心;教师在学校德育中的理性自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黄立坚;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银玲;试论生活世界的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9 蔡隐凤;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伦理观念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吴云;论人的主体性在道德内化中的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善卿;陶行知的德育理论实质上是生活德育论[J];道德与文明;2002年04期

2 文艺文;;论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J];道德与文明;2006年01期

3 程利国;儿童心理发展的生活实践观再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4 熊川武,江玲;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基本差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5 项贤明;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6 张华;论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1期

7 张敷荣,和学新;试论德育实践的逻辑起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2期

8 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3期

9 晏辉;;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高伟;;回归生存本体的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广勋;;“约会教育”是教育理念的提升[J];基础教育;2007年11期

2 毕德旭;梁新军;;人学范式转变背景下的教育理念的再审思——基于本体论范式与实践论范式的对比[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年06期

3 冯兆海;陈克芳;;偏僻小山村绽放出教育之花[J];吉林教育;2011年18期

4 张育人;;当代教育价值的选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J];神州;2011年17期

5 蒋心亚;;生命哲学视野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审思[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5期

6 任风雷;宋然然;;消费语境下的教育理念——教育广告的话语混杂[J];宿州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刘琦瑜;;吴贻芳教育理念探析[J];才智;2011年20期

8 杨兴林;马丁;;教育理念的坚守与创新同等重要[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6期

9 刘喜梅;;教育是一种陪伴[J];山东教育;2011年Z1期

10 余文盛;;回归生活世界:构建教学文化的有效途径[J];教育探索;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开东;;陈赓大将“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引发的思考[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玉臣;;教育家成长与实现教育家办学面临的瓶颈问题[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3 陈大垣;余金龙;;试论孔子教育理念的现代价值[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4 赵枚华;;用“三化”教育理念创办品牌学校[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孙丽娜;;坚持“三多三少”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6 蔡绪太;孙耕耘;;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7 尉德芳;孟祥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A];’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骄;;一例中西文化差异对青少年教育影响的分析[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胡明;;“五四”时期陈独秀“新教育”的思想体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冯永庆;;试论教育在构建和谐垦区中的地位和作用[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明鑫 达兴文;树立新的扫盲教育理念[N];自贡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辛成;转变教育理念 向课堂要效益[N];铜川日报;2010年

3 宋新;温暖的教育理念是可以触摸的[N];天津教育报;2007年

4 本报评论员 刘文宁;教育理念也要与时俱进[N];工人日报;2001年

5 桂进勇 陈显鑫;让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我所用[N];黔西南日报;2010年

6 记者 陈敏;家长教育理念多元化[N];宁波日报;2006年

7 魏文彪;话语转变折射教育理念更新[N];贵州政协报;2003年

8 记者 朱广菁;姜伯驹委员:盲目照搬国外教育理念很危险[N];大众科技报;2007年

9 省政协常委、农工党省委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 屠国权;树立科学教育理念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N];辽宁日报;2010年

10 中央教科所研究员 张志义;还需从内部着手解决[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燕;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岳伟;批判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潘建红;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重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5 冯青来;文化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熊和平;课程与生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生;校长决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晓阳;教师经验及其生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谦;论体验的教育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敏;“游戏”在师生交往中的本体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欢;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论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孙娜;有水之源,有本之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蔡延泉;被束缚的个性[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6 潘艳;论教学对生活的背离与回归[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周四平;论以人为本理念下的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8 李创斌;构建以体验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模式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玲;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德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婕;论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99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599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0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