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与超越:教师权威由非理性向理性的回归
本文关键词:审视与超越:教师权威由非理性向理性的回归
【摘要】:学生个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权威的影响,教师的权威也是学生获取自由的保障。但教育领域中现有的种种显性和隐性的权威主义背离了教师权威的本真,因而使教师的权威被演变为非理性的权威主义。要想实现非理性权威向理性权威的回归,首先必须明确理性权威的基点在于由"从"到"信"的转变;其次,教师必须树立动态的权威观;最后,教师要通过改变实践来构筑真正的理性权威。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教师权威 非理性权威 理性权威
【基金】: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8-JKGH-AGH-336)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权威作为一个高频词,普遍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必然也需要权威的存在。但在现实的学校教育教学中,教师权威却表现为两种不合理的现象:一方面,教师受自身固有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而滥用权力,导致权威主义盛行,从而使他们在学生心目中并没有威信可言,教师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文丽萍;;从外烁到内塑:前喻文化背景下教师权威的转型[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戚玉觉,姚本先;师生交往中教师权威消解修正[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4期
3 于忠海;权利和权力审视下的教师权威[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世华;法律信仰的语境与定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贾旭东;弗洛姆论市场与道德[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4 李春霞;可持续发展与两种文化的整合[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5 宋向红;阿尼玛与阿尼姆斯——论曹禺早期剧作的角色配置模式[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余凯;当代哲学背景中的大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7 刘宝存;何谓大学——西方大学概念透视[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8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9 眭依凡;大学庸俗化批判[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10 王雪峰,高畅;论孔子教育思想的主体性精神[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滕海军;王小翠;;教师权威的挑战与自我重新构建[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温宝兰;;浅谈游戏对儿童人格的影响[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张东辉;;心灵状态最重要——谈目前大学教育的弊端[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4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5 唐滢;;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考改革——兼论高考内容改革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素质立意的演进[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7 李祥林;;京剧男旦艺术之我见[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吴德芳;论“后现代思想”视野下的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匡安荣;“道法自然”与经济自由——一项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著斌;论农村初级中学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周利;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高中教师的困境与突破路径[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军;学生权利问题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超良;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朝云;高中物理课堂四段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钱晓丽;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及其教育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朱利霞;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反思与重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潘杰;班级组织隐性德育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常玉荣;打造完美人性[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施丽红;网络背景下大学师生交往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胡艳;从21世纪教育发展趋势看未来教师角色特征的变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何爱霞;;“三喻文化”与成人教育探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张良才,李润洲;论教师权威的现代转型[J];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4 张志增;试析农业社会中职业教育与主要相关要素的关系[J];教育与职业;2005年14期
5 弓丽娜;现代社会的青年“文化反哺”现象[J];兰州学刊;2004年04期
6 张义兵;文化传递模式与教育价值取向:一种社会学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7 袁维新;问题与提问:对话教学的基本内容与方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2期
8 马维娜;退“场”主动:学校场域中的一种生存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年05期
9 米靖;马丁·布伯对话教学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芳;;伯乐的现代时——新型教师权威导引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年03期
2 田玉良;;教师,如何快乐[J];今日教育;2011年Z2期
3 张光明;;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权威的重塑[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杨英;;我国农村教师权威问题及其超越[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09期
5 周明;;教师权威的另类解读——基于雅斯贝尔斯的权威观[J];教师;2011年26期
6 刘晓利;;浅析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权威的重构[J];才智;2011年22期
7 柯鹏;;改革我们的上课仪式[J];基础教育;2007年04期
8 杨亚昆;;何谓“师道尊严”[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1年Z1期
9 王青;;师生沟通中的语言错误浅析[J];吉林教育;2011年25期
10 万作芳;任海宾;;师生关系的四种类型:基于教育历史和实践的概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君;;克服职业倦怠 实现生命主体价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2 杨韶刚;Charles H.Helwig;;青少年对教养权和自我决定权的判断和推理[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廉串德;;心理测验结果的反馈对教师领导行为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王娟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及其践行过程的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5 董君;;克服职业倦怠 实现生命主体价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双全;中小学师生冲突有何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 李长萍;积极建构课堂交互教学文化[N];光明日报;2008年
3 常开发;抓好农村学生素质教育的设想[N];黔西南日报;2008年
4 刘玉江;教育观念必须革新[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浙江诸暨 章明超 卢微敏;尊重学生“隐性”权利 营造课堂教育公平[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6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余文森;在新课程中重新修炼[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崔秀珍;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8 陈 文;校本教研的着力点[N];中国教师报;2005年
9 夏玉征;新课标理念与课堂教学[N];张掖日报;2005年
10 屈兑梅;论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转变的要求[N];陇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沈萍霞;教师权威的困境与出路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琴;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林存华;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沈t
本文编号:682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682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