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发展:内涵、结构、条件与状态
本文关键词:学校特色发展:内涵、结构、条件与状态
更多相关文章: 学校特色 内涵 结构 条件 状态 特色发展 中间组织 学校教育 特色意识 有机结合
【摘要】:独特、优质和稳定既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内涵与根本属性,又是判定学校特色发展与否的内在标准。学校特色发展是一个由外部庇护层、中间组织层与内部特质层有机结合而成的三重结构。学校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中取得事实上的相对独立地位,学校在与同类其他学校的关系中以个体方式生存,学校创造主体在面对学校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关系中所体现出来的特色意识与创造个性,是支撑学校特色发展的三重条件。根据学校特色发展的三重结构与三重条件,学校特色发展的存在状态又有三种情况。
【作者单位】: 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四川师范大学教科院;
【关键词】: 学校特色 内涵 结构 条件 状态 特色发展 中间组织 学校教育 特色意识 有机结合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出于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人的发展问题和今日中国学校无特色现状的深刻反思,中国学校特色发展的又一次大规模实践正在成为影响当前学校生存与学生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就学校特色发展的内涵、结构、条件与状态等问题做些探讨。一、“学校特色”的核心内涵从字面意义上理解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善余;关于逻辑知识练习的两点质疑[J];江苏教育;1980年03期
2 ;树立良好校风 培养合格师资[J];人民教育;1980年10期
3 王启荣;;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生产关系的内涵——兼与孙冶方同志商榷[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4 万茂福;何克让;武育香;刘帆;;浅谈关于矛盾同一性的问题[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5 ;想一想[J];语文教学通讯;1980年06期
6 黄成稳;;语词与概念[J];语文教学通讯;1980年07期
7 曲直;;语文“双基”教学的内涵和途径[J];语文教学通讯;1980年12期
8 邓启光;第一讲 如何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9 姜成林;虚假概念有没有内涵和外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10 石川;;中学语文课本逻辑练习题解答[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群芳;;论专科学校学报的特色[A];学报编辑文集[C];1991年
2 罗明;菊正山;蒋一军;李国栋;钟谧;;中国废弃地复垦与实施机制研究(英文)[A];面向21世纪的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北京国际土地复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宋开山;赵云升;金伦;;定向运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A];2001年全国定向运动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张珠;陆敏刚;;树学校品牌 育时代英才——创建特色学校 树学校品牌的实践与体会[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5 莫神星;;我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探讨[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6 任露泉;;高校科技创新的认识与实践[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施庆华;陈渝中;栾玉琴;;国内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动态研究[A];2003年十一省、区、市机械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沈祖尧;;明确指导思想 办出学校特色 打造中等职业教育的名牌精品[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4年优秀论文参评论文集[C];2004年
9 顾建忠;仲建毅;;《小学生“成功心理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A];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C];2004年
10 傅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原则[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健 吴亚明;抓好着力点[N];人民日报;2000年
2 陈自祥;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N];云南日报;2000年
3 记者 李学明 赖红英;广东战略性调整学科专业结构[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关键在于消费引导[N];中国邮政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林和文 通讯员 魏世江 赵新安;“211工程”为青岛海洋大学鼓起双翼[N];光明日报;2001年
6 苑英科;营造特色氛围办出学校特色[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苏 婷;选修课“选”出学校特色[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赵小雅;长、短、小新课型 构建学校特色[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戴自更 本报通讯员 廖志颖、杨振标;创名牌地方院校 为区域经济服务[N];光明日报;2002年
10 郭梅;教学,在开放中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善蒙;魏晋情论[D];复旦大学;2005年
2 韩大梅;新民主主义宪政研究[D];南开大学;2001年
3 朱东风;1990年代以来苏州城市空间发展[D];东南大学;2006年
4 武长海;论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柏华;西北贫困地区小学校本管理的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胡征宏;中国高等学校形象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3 李淑珍;论特色学校的创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建华;学校特色建设的思考与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红云;论中小学学校特色的创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施莉;中小学校校本教师培训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慈禄;贫困地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唐锡海;校本课程中的学校特色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龚乃清;石狮市民办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程飞;学校形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85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685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