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隔离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社会转型期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隔离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转型期 乡村儿童 乡村社会 隔离 现代学校教育 乡村教育 乡村文化 课程与教学 乡村生活 生活世界
【摘要】:现阶段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改变了乡村社会的社会结构以及乡村人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乡村学校教育在组织管理、课程与教学方面与乡村社会形成隔离;乡村人口流动以及社会环境变化导致乡村家庭文化传递功能削弱;现代电视媒体在乡村社会普及阻碍儿童对乡村生活的体验,这些因素导致乡村儿童与乡村社会逐渐呈现出一种隔离状态。这将不利于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与乡村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需要人们对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的关系进行重新认识。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乡村儿童 乡村社会 隔离 现代学校教育 乡村教育 乡村文化 课程与教学 乡村生活 生活世界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至今,随着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期,以社会结构的转型为主体的发展力量引起了一系列社会变迁。这一系列的变迁因素或直接作用于乡村,或以间接方式渗透入乡村,改变着乡村社会原有的社会结构以及乡村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观念,同时也改变了乡村儿童接受乡村生活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业清;论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失衡[J];江西社会科学;1988年06期
2 赵卫;英国筹集教育经费的历史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1988年02期
3 闵琦;;关于转型期的中国政治[J];学习与探索;1988年04期
4 鲍明;关于继承与超越孔子政治文化学说的断想[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5 王宗法;论八十年代台湾文学的走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6 孟玉梅;手拉手,好朋友[J];宁夏教育;1991年12期
7 王满传;亲属关系与我国农民企业的发展[J];社会学研究;1992年04期
8 谭深;社会转型期妇女的分化与发展——社会学月谈会纪要[J];社会学研究;1992年04期
9 韩雪;;浅谈台湾当代女作家三毛的悲剧[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10 张佩国;;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权力机制转型与伦理结构演变的相关性分析[J];探索与争鸣;199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舍;;社会转型期中的老年人自助[A];老年学论文集——福建省首次老龄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1995年
2 高孟美;;关于社会转型期中的城市养老问题[A];老年学论文集(二)[C];1998年
3 吕梁;;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4 王洪志;;文学批评的批判品格:失落与寻求[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李斌斌;;论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冲突与整合[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6 张勇;;关于社会转型与价值观转变的理论思考[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7 赵修义;;能力与道德:社会转型期价值选择的两难问题的个案分析[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8 李瑜青;;社会转型期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兴起与选择[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9 崔宜明;;中国社会转型和“公、私”观念变革[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10 周中之;;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及其教育研究[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牧;没有自己的“窝”,哪来红火的事业[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本报驻中亚记者 汪嘉波;乔坎与他的《大陆》[N];光明日报;2000年
3 张勇 刘进;社会转型期与价值观理论研讨会[N];解放日报;2000年
4 杨卫华;民行检察在社区治理中的运作[N];江苏法制报;2000年
5 黄立群;做群众工作要探索新方法[N];江西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毛健生 蒙萱;抓住社区建设契机推进残疾人工作[N];中国社会报;2000年
7 赵修义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能力与道德:社会转型期价值选择的两难问题[N];文汇报;2000年
8 徐正初 张万苍 作者单位: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社会转型期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论思考[N];文汇报;2000年
9 陈章亮 作者系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价值观冲突及其调控的选择[N];文汇报;2000年
10 作者为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 余源培;切实加强“官德”建设[N];文学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建斌;电视下乡: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社区——独龙江个案的民族志阐释[D];复旦大学;2003年
2 颜佳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政府权力运行机制重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郑西帆;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传播学发展轨迹[D];复旦大学;2004年
4 张富良;转型期中国农村干群矛盾分析[D];清华大学;2004年
5 王辉;迷恋与拒抗下的孤独守望[D];河南大学;2005年
6 叶永胜;现代中国家族叙事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和水;邓小平人的解放和发展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吉涛;第三部门与法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侯彬;社会转型期的政府能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乔梁;我国社会转型中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化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鹏;社会转型期经济伦理建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谢湘平;社会转型期实施再就业工程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3 张建军;多元价值观与大学德育中的价值导向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4 秦艳贞;在幻像与流放中寻找真实[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罗子初;社会转型的挑战与我国行政协调机制的变革[D];湘潭大学;2001年
6 孙明奇;论我国社会转型期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7 王樝;社会转型期青少年事务管理的政府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8 宾建光;试论我国当前社会转型中的信任缺失与信任重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钱丽萍;论转型期的新闻舆论监督[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梁涌;社会转型期忠诚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697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697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