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认同视域下的教师道德发展
本文关键词:身份认同视域下的教师道德发展
【摘要】:教师道德发展受到自身内在因素和外在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的影响,身份认同是教师道德发展的内因,教师身份是教师道德发展的逻辑起点,身份认同与教师道德发展共生。身份认同的三个维度是自我认同、他者认同和群体认同。自我认同是教师道德发展的内在根源,他者认同展现了教师道德发展的生存图式,群体认同是教师道德发展在现实中的一种客观尺度。身份认同是教师道德发展的主体性实践,教师要在意义世界、现实世界和符号世界中进行自我、德性和归属的建构,在职场生活中通过价值观和职业观的塑造、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的确立以及教师自群体文化的形成,促进教师道德发展。
【作者单位】: 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身份认同 教师 道德发展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课题(BEA060020)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现代社会的认同危机令不少教师自身的意义感和价值感消失,导致教师群体产生一些失德和失范现象。教师道德发展出现了不求进取的平庸化,片面追求物质的低俗化,敬业精神不够,将自己等同于普通常人等倾向,个别教师突破道德底线甚至违法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道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向晨;莱维纳斯的“他者”思想及其对本体论的批判[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方文;;宗教群体资格简论[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智亚;;族谱、民俗生活与村民的记忆——对安徽T村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颜茵;当代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表现、特点以及归因分析[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廖小平;论伦理关系的代际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刘晓梅;迪尔凯姆社会道德视野中的法律观[J];道德与文明;2004年01期
5 刘喜珍;;老龄道德资源初探[J];道德与文明;2006年04期
6 伍茂国;;现象学视阈中的“他者”[J];东疆学刊;2006年01期
7 文丽萍;;从外烁到内塑:前喻文化背景下教师权威的转型[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刘烨;试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自身矛盾[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11期
9 吕尚敏;引咎辞职:法理阐释与制度构建[J];法学;2002年04期
10 赵永勤,靳玉乐;论文化类型与教师权威[J];教师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陈海光;中国法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梁栋;网络组织的兴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范正义;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以闽台保生大帝信仰为中心的个案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刘根荣;市场秩序理论研究——从利益博弈的角度[D];厦门大学;2004年
9 杜靖;闵氏宗族及其文化的再生产[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传金;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吴忠华;敬德与敬业精神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束从敏;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相振银;班级“公正团体”道德教育策略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慧霞;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黄厚石;会展与城市[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7 张高宏;亚里士多德的存在学及其对海德格尔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3年
8 刘文华;师德教育与教师发展——我国教师发展的不均衡性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谭同学;乡镇机构生长的逻辑[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宋萑;学校升旗仪式的人种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文;群体符号边界如何形成?——以北京基督新教群体为例[J];社会学研究;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茂森;;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03期
2 闫广芬;杨洋;;累并快乐着——某国家重点中学女教师自我身份认同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李茂森;;教师“身份认同”的理性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07期
4 周新林;论学生与教师角色的关系[J];江西教育科研;1993年06期
5 付俊贤;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心理冲突的现状与调整[J];教育科研通讯;1997年02期
6 郭丽君,吴庆华;教育信息化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教育评论;2001年02期
7 陈淑清;谈中学生心理发展需要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版);2001年06期
8 任佳;;美国教师角色的历史变革[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年06期
9 黄雅丽;终身学习社会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邵焕荣;21世纪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开荣;杨杰;付羽;;试论传统教育向远程教育转变的几个问题——教师角色、教育模式、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变[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李云;;网络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3 张应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几点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廷萍;周翔;;论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5 张平;;对学校心理咨询教师角色的思考[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况琳;;浅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换[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白昊;;社会变迁中的教师角色透视[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任盈畅;;孔子的教师角色思想新探[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毕玉海;;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10 杨静萍;;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学习理论的学习[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淑华;浅谈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角色的转变[N];莱芜日报;2009年
2 海口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康乔;民办校教师角色的转换[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毕翠霞 邹宗保;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N];淄博日报;2008年
4 陕西省绥德中学 薛振和;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N];学知报;2010年
5 潘涌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全球境”意蕴:对教师角色的发展性重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卓玛;试论现代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N];西藏日报;2001年
7 山东邹平第一中学 郭凤广;网络环境下的教师角色新论[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8 伊通营城子镇中心校 苏海燕;主持人·配角·观众[N];四平日报;2006年
9 扬州市邗江区红桥高级中学 樊有为;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10 杨启光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师角色变革决定创新人才涌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茂森;自我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清雁;教师是谁[D];西南大学;2009年
3 熊易寒;当代中国的身份认同与政治社会化:一项基于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查冲平;协同学习系统的协调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孙来勤;身份认同与身份挣扎[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高丹丹;基于LPSS的教师专业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牛海彬;批判与重构—教育场域的教师话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家黎;教师信念的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菊;探究教学中的教师角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婷婷;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以培养学习者自主性为目标的教师角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冬梅;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庭发;论新课程条件下教师角色的转变与重塑[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香玲;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要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虹;创新学习与教师角色转换[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冷宇;新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角色的转型与构建[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8 黄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身份认同感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孙s,
本文编号:697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697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