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度人的教育之批判——以马尔库塞学说为中心
本文关键词:单向度人的教育之批判——以马尔库塞学说为中心
【摘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旨归,而"单向度的人"是对人的一种解构。马尔库塞对单向度人的揭露,引发了人们对现代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向度等诸多问题的深切反思。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对单向度的人进行教育批判,警觉其在中国教育领域的演进,能为教育的重新自觉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 南阳师范学院教科院;
【关键词】: 单向度的人 教育和人的发展 反思与批判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单向度”,是以“社会批判理论”著称的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赫伯特·马尔库塞在其代表作《单向度的人》中,描绘工业社会,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时,首度使用的一个特定用语。其基本涵义,是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方面的评价都只是肯定和认可,不再具有批判性和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扈中平,蔡春;教育人学论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锦华;校本在职教育特色课程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02期
2 蒋海燕,邹晓东;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观的若干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1期
3 谭移民,钱景舫;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观[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28期
4 陈新文,周志艳;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04期
5 蒋乃平;课程模式选择的重要性[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34期
6 胡小桃,李仲阳;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走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34期
7 闵亨锋;用“公司制”形式展开“实践导向”课程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13期
8 卢红学;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与人才理念[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25期
9 史玉民,魏则云;整体论思想的泛化与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演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陈玉玺;知识创新及其认识活动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东;;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编辑的审美意识[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荆筱槐;陈凡;;技术不确定性的价值观规约——一种技术价值观的功能剖析[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李权时;吴俊杰;;后现代技术观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李世雁;;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谈新敏;宋保林;;论技术创新人文化的价值[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8 张春宝;刘亚辉;杨灿荣;李军;曹军;;由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健康教育引发的若干问题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9 刘长江;;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王建国;;论生态世界观[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文胜;科学说明相关性问题及其解答[D];厦门大学;2007年
2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方明;缄默知识面面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谢爱华;“突现论”中的哲学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琼;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D];河南大学;2008年
2 李金磊;游戏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价值[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小云;马尔库塞生态伦理思想探微[D];厦门大学;2007年
4 陆美玉;基于Moodle平台的信息化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岳;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的价值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烁;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借鉴[D];河北大学;2000年
7 张军杰;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开发的初步探索[D];苏州大学;2001年
8 高闯;科技活动课程理论与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9 白旭东;现代西方文化的哲学反思与当前主导文化精神的确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10 郑晓梅;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维复;从单向度认识论到互补认识论──从元认识论的视角看[J];求是学刊;1990年05期
2 王雨辰;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及其美学救世主义[J];社会科学家;1993年03期
3 关晓松;论马尔库塞关于艺术本质的理解[J];中州学刊;1993年06期
4 朱士群,程中业;马尔库塞的解放美学[J];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04期
5 潘天群;控制自然还是控制人?─—评莱斯著《自然的控制》[J];学习与探索;1994年05期
6 刘文海;技术异化批判——技术负面效应的人本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7 陶渝苏;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变形─—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及其意义[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8 张凤阳;技术理性与现代人的经验方式[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9 吴海,周启杰;试评马尔库塞的“文化工业论”[J];北方论丛;1995年01期
10 崔文良;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家对科学人生观的批判[J];宁夏社会科学;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宁媛;;中西“物化”观之比较[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剑凤;从单向度的人走向总体的人[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牟忠彦;生命教育观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建华;碎片:存在的证明[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海;生存困境与审美突围[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吕远清;从单向度的人到双向度的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30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30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