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区大学生自我管理及其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4 23:13
本文关键词:苏州地区大学生自我管理及其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摘要】: 自我管理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方面,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研究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需要,对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研究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对苏州地区不同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初步探讨了不同性别、专业、生长地、年级、学校类型以及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自我管理总体水平及其各维度上的差异,以及苏州地区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及其人格特征的关系。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总体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女大学生在自我控制、工作管理方面显著好于男大学生,男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方面显著好于女大学生。 2.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总体在独生与否上没有显著差异。但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自我表现方面显著好于独生子女大学生。 3.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总体在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文科大学生在自我控制方面显著好于理科大学生。 4.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总体在生长地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出生在农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自我效能、自我表现方面显著好于出生在城市大学生。 5.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总体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四年级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与一、二、三年级分别存在显著差异,但一、二、三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6.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总体在不同类型学校存在显著差异。本科院校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显著好于专科大学生,公办本科大学生显著好于民办本科大学生,公办本科大学生显著好于专科大学生。但重点本科与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在总体上无显著差异,民办本科大学生与专科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在总体上无显著差异。 7.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受人格特征因素影响,其中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独立性、自律性与大学生自我管理总分呈不同程度相关。 8.不同人格特质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不同。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独立性这六项人格特征得分高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好;乐群性、兴奋性、幻想性这三项人格特征得分低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好。 9.用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人格特征中敢为性、聪慧性、有恒性、幻想性、乐群性、紧张性、稳定性七个因素对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有预测性,与大学生自我管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 自我管理 人格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2
- 1、文献综述12-23
- 1.1 国内外关于自我管理的研究12-15
- 1.1.1 国内关于自我管理的研究12
- 1.1.2 自我管理的理论渊源12-13
- 1.1.3 自我管理的基本特征13-14
- 1.1.4 国外关于自我管理的研究14-15
- 1.2 关于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研究15-18
- 1.2.1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概念15
- 1.2.2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15-16
- 1.2.3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基本特征16-17
- 1.2.4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基本类型17-18
- 1.2.5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18
- 1.3 关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18-21
- 1.3.1 关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18-19
- 1.3.2 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19-21
- 1.4 本研究的特色与价值21-23
- 2、研究设计23-26
- 2.1 研究目的与假设23
- 2.1.1 研究目的23
- 2.1.2 研究假设23
- 2.2 研究方法23-26
- 2.2.1 研究对象23-24
- 2.2.2 研究工具24-25
- 2.2.3 问卷调查的实施25
- 2.2.4 数据处理25-26
- 3、研究结果26-48
- 3.1 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差异比较26-35
- 3.1.1 男、女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差异比较26
- 3.1.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差异比较26-27
- 3.1.3 文、理科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差异比较27-28
- 3.1.4 农村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差异比较28-29
- 3.1.5 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差异比较29-31
- 3.1.6 不同类型学校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差异比较31-35
- 3.2 大学生自我管理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35-48
- 3.2.1 大学生自我管理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35-39
- 3.2.2 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在某一人格特质上的差异比较39-46
- 3.2.3 人格特征各因素对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总分的多元回归分析46-48
- 4、分析与讨论48-53
- 4.1 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差异分析48-50
- 4.1.1 男、女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差异分析48
- 4.1.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差异分析48
- 4.1.3 文、理科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差异分析48-49
- 4.1.4 农村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差异分析49
- 4.1.5 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差异分析49
- 4.1.6 不同类型学校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差异分析49-50
- 4.2 大学生自我管理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50-53
- 4.2.1 大学生自我管理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50
- 4.2.2 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在各项人格特质上的差异分析50-52
- 4.2.3 大学生自我管理总分与人格特征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52-53
- 5、结论53-54
- 6、教育建议54-57
- 6.1 完善大学生人格,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54
- 6.2 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时注重个别差异54
- 6.3 针对不同年级、类型学校大学生提高自我管理水平的方式要有所不同54-55
- 6.4 加强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55-57
- 7、本研究问题的不足57-58
- 参考文献58-61
- 附录61-70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70-71
- 后记71-7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阙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及其对择业焦虑的影响——基于独立学院的视角[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年03期
本文编号:733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33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