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体间性”看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
本文关键词:从“主体间性”看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主体间性 师生关系 师生主体 新课程 教学主体 个人主体性 尊重学生 教师主导 主体地位 积极互动
【摘要】:正一、主体间性的提出及其教育学意义1.主体间性的提出"主体间性"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是在个人主体性衰落、超越主客体的对立而提出来的。传统认识论的命题源于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由"我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主体间性 师生关系 师生主体 新课程 教学主体 个人主体性 尊重学生 教师主导 主体地位 积极互动
【分类号】:G456
【正文快照】: 一、主体间性的提出及其教育学意义1.主体间性的提出“主体间性”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是在个人主体性衰落、超越主客体的对立而提出来的。传统认识论的命题源于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由“我思”出发论证“我在”,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主体置于与客体并列和对立的地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增田,靳玉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沙琦,冯建军;论主体间性及其教育[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冯建军;;主体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俞冬伟;新课程改革视野中的课堂对话意识与师生关系重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彭泽平;;人性关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价值转型的表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6 李小红;;教学对话:内涵、特征与表现形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7 张济洲;主体间性与师生关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尹艳秋,叶绪江;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J];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玲;对新世纪校长个性化培训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06期
2 屠高,唐德善;欠发达地区的制度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4期
3 陈红梅;中外学校职业指导比较研究探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04期
4 郑晓梅;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19期
5 戚谢美,王静;教育产业综述及其发展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28期
6 祝成生;成人教育目的性反思及其现实基点[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34期
7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张尚兵,张尚武;个性化教育特征与实施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马叔平;致力于建设 学习化社会──北京成人教育回顾与展望[J];北京成人教育;1998年10期
10 纪军;试论大学在成人教育发展中的角色[J];北京成人教育;200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红亚;;试论学习型社会大学的整合策略[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仪淑丽;;网络教育时代的教师角色重构[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宁;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D];吉林大学;2004年
9 陈德静;基于科技创新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10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华芬;师生网络沟通现状及其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艺文;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超良;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熊颖;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研究及实践[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金斌华;创新教育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邱硕立;论“科学—人文”整合体育观[D];四川大学;2001年
7 吕丽艳;教育世界中的意义遮蔽与澄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沈书生;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改革[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许凯;论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伟;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冯建;走向生命关怀的教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3 曾新;论主体性教育中的主体间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张华;教育与人的主体性发展——新主体教育论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7期
5 张天宝,王攀峰;试论新型教与学关系的建构[J];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6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7 谌启标;论理解与对话的教学观[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丰葵;;论师生情感在教学中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0年01期
2 梁凯毓;;对在数学教学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0年01期
3 高冬梅;李明书;刘建强;;主体间性:女性主体性的继承和超越[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0年01期
4 刘东方;张占宇;乔林;金立虹;郭宏宇;鞠佳芮;;职业学校学困生课堂心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0年01期
5 陈向阳;;话说班主任的批评权[J];新湘评论;2010年03期
6 佟瑛;;文化和心理视角下的安全校园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8期
7 史淑凤;;浅析如何构建和谐校园[J];现代农业;2010年02期
8 孙炳海;洪飞;黄小忠;陈磊;;不同类型学生情绪自我知觉与教师判断之间的一致性比较[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02期
9 王甲娜;刘利;王烈;;多层线性模型在班级环境与学生行为问题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0年01期
10 郭晶;郝德永;;苏联合作教育学对我国新课改的启示[J];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翠玉;;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赵光明;;素质教育下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3 闭秀锦;;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4 李红军;;提高教师亲和力 构建和谐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南卷)[C];2010年
5 廖正贵;;健康的心灵=和谐的人生——浅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袁鹰;;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7 李玲;;和谐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8 赵晓曼;;试论课堂气氛的营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9 曹芳智;;以人为本 彰显特色 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的发展》课题研究总结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陕西卷)[C];2010年
10 侯德军;;谈45分钟和谐班级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新理念》一书作者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背后的故事[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实验小学 张朋炬;体育课堂教学评课的五种方法[N];中国体育报;2010年
3 记者 黄辉;江西拨六千万推进中小学大班改小班[N];法制日报;2010年
4 黄梅县第五中学 李子君;语文课堂的先学后教[N];黄冈日报;2010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朱珉迕;快乐奠定“90后”情感基调[N];解放日报;2010年
6 兴化市青少年思想道德研究会 方晓春;以赏识教育促建有效课堂[N];江苏教育报;2010年
7 汉滨高中 郭振军;构建学生全面进步的基石[N];安康日报;2010年
8 安中初中部 吴梅;和学生一起成长[N];安康日报;2010年
9 张蕊芳;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N];太行日报;2010年
10 红桥区教育中心 马文娟;浅谈实现高效教学的有效策略[N];天津教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敦广;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美国音乐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于光;德育主体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英林;高校德育主体的矛盾困境及其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琴;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高尚涛;权力与规范[D];外交学院;2006年
6 林林;被追诉人的主体性权利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慕君;阅读教学对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咏梅;从管治到善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林存华;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林国;追寻教师美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晓芬;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2 江燕;大学英语教学中幽默运用的效果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徐建慧;多元共存:文化视野下师生关系的重塑[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贺撒文;高校师生矛盾冲突导致的违法犯罪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薛娟;论学校场域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D];河南大学;2009年
6 卢健;后现代视野下审美型师生关系之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常利;教师主导作用程度的调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付静;师生关系在根本上是教育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晓侠;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地位对其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伟;导师资助制下的师生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48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48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