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教育社会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论当代教育社会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性 当代教育社会学 后现代教育社会学 后现代主义教育社会学 批判教育学
【摘要】:后现代主义是当代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文化思潮,现代性是当代教育社会学和后现代主义共同的核心主题。从当代教育社会学中可以区分出后现代教育社会学和后现代主义教育社会学。当代教育社会学从阶层和性别向度对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的资本主义教育进行反思和批判,表明其具有了后现代意蕴,这也标志着后现代教育社会学的产生。批判教育学是当代教育社会学的后现代实践,是后现代主义教育社会学的具体表现形态。
【作者单位】: 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现代性 当代教育社会学 后现代教育社会学 后现代主义教育社会学 批判教育学
【分类号】:G40-052
【正文快照】: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期在西方社会广为流行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其影响波及文学、艺术、建筑等领域,后逐步扩展到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领域。8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和教育研究相互产生了“交往”的兴趣。后现代主义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金洲;美国批判教育学之批判——吉鲁的批判教育观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5期
2 H·A·吉鲁,谭晓玉 ,郑金洲;后结构主义者的论争及其对于教育学的几种影响:转向理论[特约稿][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年01期
3 郑淮;杨昌勇;;论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研究和理论的主要贡献[J];教育学报;2006年04期
4 王岳川;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化[J];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任丹青;;农业社会中的“醉翁”形象——从认知语境角度分析英译本《醉翁亭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葛忠明;论科学扩大的必要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俞宁;从科学理性到日常事务理性——常人方法学对社会研究方法的突破[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邓熙;曾小娟;;浅析韩寒小说中的叛逆人物塑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6 王战牛;后现代主义主体理论与教学模式[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7 方锡球;论建设中的中国当代文艺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8 王海洲;后现代主义与王家卫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张勇;余韬;;神话仪式与消费叙事——冯小刚贺岁片《非诚勿扰2》的文化解读[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徐俊东;;关于后现代主义文化观念的思索[J];北方论丛;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晓蓉;;“媒介帝国主义”和“数字鸿沟”——概念内涵及其时代意义的分析比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严志兰;;加速还是缓解社会学危机: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与社会学理论转型[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建华;许斗斗;;企业文化的实质与气质——从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谈起[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曾念长;;乡村旅游时代的“新农村建设”——以大金湖旅游区水际村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泉生;郑艺群;;论科学发展观与法学方法论的生态化[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泉生;;环境法学认识论——生态整体论初探[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7 樊婷婷;;进入主体间性——图书馆服务人员与读者[A];广西图书馆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29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瑞泉;;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批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9 陈建华;许斗斗;;企业文化的实质与气质——从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谈起[A];“改革开放与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高永亮;;社会转型期的网络媒介叙事:情绪宣泄与利益诉求的表达[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5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田自安;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淑东;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市场意识前提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玉红;一道醒目的叛逆风景[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东梅;马尔库塞的“单面社会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学梦;后现代语境下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岩;长春市民对婚庆市场从业人员社会期待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5 王莹;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生活空间变移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黄飞;对韩汉语教师社会融入迟滞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贺凤娟;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璐;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理念选择[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熊黎明;民族舞蹈艺术展演文本叙事性分析[D];云南大学;2010年
10 叶倩;美学视野下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学的思考[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凯,徐辉;后现代主义与当代教育思潮引论[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荣;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与现代性的关联[J];教学与研究;2005年10期
2 周劭馨;;一部富有现代性的作品——读熊正良长篇新作《别看我的脸》[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朱君安;;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体现——“汪曾祺热”缘由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林朝霞;;五四文学现实主义的缺席[J];东南学术;2006年03期
5 宋保平;;现代性下体育教师专业化与体育教师角色定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刘朝阳;;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温奉桥;李萌羽;;赵树理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J];齐鲁学刊;2007年06期
8 赵辉;;试论《红旗谱》中的现代性因素[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9 卢风;;启蒙、现代化与现代性[J];教师博览;2008年10期
10 王笛;;关于媒介霸权的探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邢颖;管巍;;全聚德商业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A];商业文化精品文库[C];2001年
4 詹艾斌;;新写实小说的现代性书写二题[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任映红;;自我形塑:古村落农民的现代性嬗变[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连克;;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反思:论发展的现代性后果[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韩震;;全球化、现代消费和人的认同[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曾一果;;重建上海的“现代性”:一份杂志与它的“城市”[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10 张谦;;孔子孝道理论的现代性——孔子孝道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与价值[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卫;没有灵魂的现代性[N];美术报;2006年
2 赵嗣胤;回到自己的历史传统[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高鑫 吴秋雅;现代性的诉求与文化价值的重建[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李进书;谁将成为现代性的主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本报评论员 吴铭;GNH:现代性道路的多种可能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6 日昌;破碎的笼穴与“流动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唐文明;现代性征服中国:换位透视的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8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资源[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张汝伦;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共谋关系[N];文汇报;2002年
10 执笔人 张旅平;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韩冷;现代性内涵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蒋炜;现代性的社会控制图式转换[D];吉林大学;2005年
5 方世忠;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雪松;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杜伟;体育课程制度的现代性审视[D];苏州大学;2009年
9 杨学民;现代性与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钟丽茜;回忆与存在[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利民;质疑新文学“不证自明”的现代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2 于惠;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现代性意义[D];苏州大学;2006年
3 刘倩;民族主义:历史、现状与未来[D];厦门大学;2006年
4 金及云;现代性及鲁迅个体生存观念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戴伟平;诗歌翻译与现代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全峰梅;模糊的拱门——建筑性的现代性现象学考察[D];广西大学;2004年
7 拜云洁;日本平面设计审美意味的民族性和现代性[D];河南大学;2005年
8 叶晓波;中国工笔画绘画语言的现代性探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9 黎明;出场与退场[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锦丹;现代性的焦虑、想象与颠覆——论先锋小说及其深层悖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53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53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