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06:14

  本文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的相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教师 心理健康水平 职业压力 相关研究 因子得分 工作负担压力 心理健康状况 躯体化 工作压力 人际关系敏感


【摘要】:[目的]了解高校教师现阶段职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寻找高校教师心理保健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职业压力量表对高校151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统计结果根据工作年限、年龄、学历、性别、研究学科、工作压力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校教师的SCL-90各因子得分比国内常模各因子得分高,工作8年以上教师的躯体化、忧郁和偏执等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工作1~8年的教师(P㩳0.05);35岁以上教师的躯体化、忧郁、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明显高于35岁以下的教师(P㩳0.05);高学历的教师(硕士、博士)的强迫、忧郁和敌对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大学及以下学历的人员(P㩳0.05);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来源是多元的,其中工作负担压力、职业声望压力、职业发展压力的强度居前3位,男女教师在工作负担压力纬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㩳0.01);压力总分与SCL-90各因子均呈正相关,其中与强迫、人际敏感2个因子有非常显著性关系,与躯体化、焦虑、精神性病3个因子有显著性关系。[结论]构建学校的心理支持系统,力争从心理上使教师减轻压力感,使教师正确认识职业压力,提高自身的承受力,以积极的姿态应对职业压力。
【作者单位】: 兰州理工大学体育部;
【关键词】高校教师 心理健康水平 职业压力 相关研究 因子得分 工作负担压力 心理健康状况 躯体化 工作压力 人际关系敏感
【分类号】:G443
【正文快照】: 高校教师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55.11%,压力过大作为主要因素之一[1],几乎是世界各国教育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我国的一些学者研究表明,教师的职业特点使他们承受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教师职业压力过大、过重,并逐步从生理、心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铁;法国最著名的五所高等师范学校[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2 ;上海市职工高等学校开展协作活动[J];人民教育;1980年06期

3 ;中学物理教学调查报告[J];人民教育;1980年12期

4 И·И·列昂诺维奇;蔡美玲;;高校和科学院科研机构的合作[J];国际观察;1980年04期

5 З·日特尼茨基;B·斯皮瓦科娃;杨希钺;;高校教师的时间预算问题[J];国际观察;1981年01期

6 龙杏云;;苏联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J];国际观察;1981年02期

7 萱草;;西德高等学校师资情况[J];教育发展研究;1981年02期

8 ;做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不断为提高医学教育质量而努力——校党委书记周祥库同志在奖励1981年度优质教师大会上的讲话[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82年01期

9 迟恩莲;苏联高等院校的师资[J];比较教育研究;1982年04期

10 周蕖;《高等学校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课程大纲[J];比较教育研究;198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竹渝;贺晓星;;我国高校教师精神压力与身心健康研究的定量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李耀宏;;高校教师考核定量化的探讨[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3 陆忠兰;何云信;;制定我校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的探讨[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4 周明耀;;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的多层次群模糊综合决策方法[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5 李竹渝;石坚;杜庆坪;;我国高校女性教师精神压力的定量分析研究[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6 潘恒;;谈大学外语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对策[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7 张嘉玮;盖笑松;;离退休老年人抑郁状态发展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8 栗继祖;;煤炭高校新生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9 张凤琳;王振勇;;重庆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及成因的调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10 武国城;孙景太;邓学谦;田广庆;李志红;马雪松;蹇强;;战斗机飞行员自我认知特点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生;引导——高校教师的责任[N];中国建材报;2000年

2 安徽财贸学院法学系 汪飞;高校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更重要[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 郭念锋;你的心理健康吗?[N];大众科技报;2000年

4 陈维;不要为“光环”所惑[N];广东科技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傅红;为了科学的尊严[N];科学时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赖仁琼;北京高校教师喜迁花园小区[N];人民日报;2000年

7 李丹 雷风雨;天津高校教师聘任制推出新举措[N];人民政协报;2000年

8 记者 何连弟 钟慧;高校“两课”教师攻读硕士学位[N];文汇报;2000年

9 本报通讯员 牛金荣 张力;京城高校教师成纳税大户[N];文汇报;2000年

10 杨慧谨 张华莹;高校教师外流严重[N];安徽经济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航;激励与约束——对我国高校业绩津贴分配制度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立志;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发展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许毅;性定向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震;基于事业人假设的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陈秋珠;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D];吉林大学;2006年

8 亓圣华;中学生羞耻感与身体锻炼之间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一春;高校教师ET能力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吕杰;中国高等学校教师人力资本开发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静;高中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黄珂;重庆市高校教师居住社区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3 王静;安徽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4 向仁富;北洋政府时期北京国立八高校教师索薪运动[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5 田丽丽;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平;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7 廖锦治;安溪县学业中等生成就目标倾向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立刚;高校教师素质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艳;《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CAI课件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许玉萍;城乡不同地区高中生人格、防御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57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57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7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