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道德冷漠的成因及矫治
本文关键词:教师道德冷漠的成因及矫治
【摘要】:教师道德冷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有效沟通的障碍,导致教师对学生缺乏同情、理解、爱护,缺乏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积极性,使教师无法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所以必须引起教师本人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矫治。
【作者单位】: 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关键词】: 教师 道德冷漠 学生
【分类号】:G451.6
【正文快照】: 网络上围绕“范跑跑”①的争论还没有退潮,一个坐视学生课堂斗殴并致一人死亡的“杨不管”②又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如果说“范跑跑”的跑,是出于一种先天的求生本能反应,还能够得到部分人的理解,那么,“杨不管”的“不管“,则无法让人容忍,因为它暴露出的是一个人后天的本质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惠民;教师冷漠感的形成及其疏导[J];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2 吴蓓蓓,彭凯;道德冷漠现象的原因分析及纠正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3 肖士英;道德冷漠感与制度性道德关怀[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刘浩;;试析道德冷漠与道德行为重构[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杰,赵宏义;略论道德敏感性[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薛冬妮;;论家庭暴力的特点、成因及对策[J];才智;2009年22期
3 张松德;;激发道德情感与投身道德实践辩证统一——道德教育途径的新探析[J];道德与文明;2008年04期
4 杨小华;;规范诚信与德性诚信的结合:现代诚信的合理建构[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李先军;;论教师道德敏感性的培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6 杨正鸣;宋远升;;论侦查行为的伦理效益[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龚长宇;;试论转型期的义利冲突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8 王鑫;李秀芳;;论道德冷漠症的产生根源——兼析体制性因素的道德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9 黄海国;论道德行为选择的功利性及其淡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06期
10 王星;;道德冷漠的形成及扭转途径[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海国;;论道德行为选择的功利性及其淡化[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侯保龙;公民参与重大自然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郑信军;道德敏感性[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田成义;中国近代合理利己主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晨;先秦儒家宽仁思想及其现代德育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杜飞月;中学生道德敏感性的测评与特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顾建亚;道德变迁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浙江大学;2002年
4 孟秋菊;我国市场经济下的经济伦理建设探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5 董昕;论教育善的实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唐俐;“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其矫治[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姜鲁宁;道德责任刑事化的置疑[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8 陈琰;道德冷漠的形成及其扭转途径[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时佳;当代社会道德变迁与大学生道德教育[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左明月;道德冲突情境中心理和谐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鹏;制度的伦理效应[J];哲学研究;1998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治明;;叶的事业[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3年11期
2 刘海生;;教师道德冷漠的成因及矫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3 李金棋;;论师德建设[J];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吴祚胜;;给学生自由发展的天空——兼谈教师职业幸福[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年02期
5 李静;;如何提高传统美德教育实效[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6年09期
6 任宇劲;;崇高的教师职业呼唤着“大爱” “大德” “大志”[J];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18期
7 李鑫毅;卢剑平;;浅议教师幸福[J];学理论;2010年11期
8 连进元,赵秀平;刍议教师的道德观[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张晓琨;;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J];甘肃科技;2009年20期
10 曾波;罗玉霞;王超;;做一个学生喜爱的“导游”——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之感想[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琴;;教师职业枯竭研究综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王鹏;高峰强;;高中阶段教师职业枯竭的多层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刘凯国;;小学六年级和初一学生的亲子冲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4 龚玲;张嵘;谷政;张建;禄秀兰;吴俊;;重庆市9起学生食物中毒情况分析与对策[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史许福;;教师职业审美性的美学阐释[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6 蒋菊;;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历程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陶友红;;培养自信心,促进英语教学[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代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与体育锻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9 范圣眉;;我校图书馆如何培养学生助理管理员[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邢淑兰;;改变评价方法,消除学生自卑心理[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孙军;如果学校有错 学生有权说不[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李建平;教师:面带微笑的知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翟召博;对学生分等的质疑[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网笑 吴铭 任玲 言路 小东;教师失去了“师道尊严”,,是谁的错?[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5 冯梅(作者单位系长沙市十一中);精彩亮相[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6 冯梅;浅议“高三现象”[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7 陈琳;校园内的性侵害:我们如何防范[N];法制日报;2002年
8 晓颂;解除学生心灵困惑[N];光明日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翟红苓;从招聘会热看学生考证[N];华夏时报;2002年
10 程树吾 王新海 晁怀志;保护中小学生隐私权[N];人民政协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源源;义务教育教师职业城乡分层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曹众;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润智;被规约的教师职业[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马焕灵;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及其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高慧斌;南朝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徐红;新政策背景下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周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峥;七年级《地理》双语教学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质中的作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2 易兴华;小学古诗自主阅读及素养培养[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俊玲;高校与学生行政法律关系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喜凤;论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智力活动[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5 滕玉英;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学习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程昭伦;高等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张少辉;我国高职教育学生职业指导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岳丽娜;Web2.0代表性软件支持下的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孙云;云南省高等职业学院性伦理教育的初步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柳广云;关于中学小说教学的思考[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57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57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