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三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三学生 应对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 关系 解决问题 非独生子女 合理化 性别差异 因子分 显著差异
【摘要】: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三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江西某县普通中学110名高三学生进行应对方式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调查。结果①高三学生的应对方式没有性别差异;②文科学生的应对方式显著高于理科学生(P0.001);③与祖父母生活或三代同堂在退避因子上显著高于与父母生活的学生;④父亲在"偏爱被试"和"过分干涉"因子,以及母亲在"过干涉过保护"和"偏爱被试"因子上,独生子女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⑤父母教养方式中"偏爱被试"、"拒绝、否认"等因子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自责"、"退避"、"合理化"等因子显著相关。结论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养成孩子积极、成熟和理性的应对方式。
【作者单位】: 江西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高三学生 应对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 关系 解决问题 非独生子女 合理化 性别差异 因子分 显著差异
【分类号】:B844.2;G78
【正文快照】: 应对(cop ing)是指个体在应激环境或事件中,对该环境或事件作出认知评价以及继认知评价后为平衡自身精神状态所采取的措施[1]。应对方式(w ays of cop ing)是指人们为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由此引起的心理困扰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2]。高三是学生在学校期间极其重要的阶段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严名;;百分与桃枝[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3年02期
2 许翰;;《杂文二篇》备课指要[J];语文教学通讯;1983年09期
3 谢步时;;开展实验竞赛 促进物理教学[J];物理教师;1984年04期
4 曾孔生;;迁移·发现·发展[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4年02期
5 季重远;;考试急需改革[J];人民教育;1984年08期
6 ;第35届美国中学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J];数学教学;1984年03期
7 施浒;;积极开展电化教育 努力提高生物教学质量[J];生物学杂志;1984年01期
8 孙山;;《灌园叟晚逢仙女》备课指要[J];语文教学通讯;1984年02期
9 刘守立;;《结婚现场会》略读举隅[J];语文教学通讯;1984年02期
10 ;教育短波[J];宁夏教育;198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瑶;吴振云;孙长华;吴志平;许淑莲;姜涛;;应付方式年龄差异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陈红;郭成;;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杨学;彭红;雷宏;吴爽;;高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陈华;宋月丽;;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陈炎清;;掌握试题特点,提高高三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韩向前;汤家彦;解亚宁;王益荣;郑海松;张伟良;;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7 毛雪琴;潘芳;;癌症诊断对乳腺癌病人的情绪影响及相关分析[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选编[C];2001年
8 陈丽华;;统招生与职业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选编[C];2001年
9 马艳;;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及相关护理对策[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10 蔡晓华;;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高三数学课的教学设计[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五——现代教育新论[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显涪;校园周边环境亟待整治[N];重庆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王劲松;北京市宣武区向初高三学生发放心理咨询卡[N];光明日报;2000年
3 王小平;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南——《信息规则》[N];金融时报;2000年
4 杨霞;高三学生的“高考病”今年流行早[N];中国医药报;2000年
5 韩志国;创业板VS主板新格局[N];国际金融报;2001年
6 记者 周敢普;联想神州数码、SUN、ORACLE深化合作[N];科技日报;2001年
7 本报特稿 文/杨金志 仇逸;高三何时告别痛苦[N];辽宁日报;2001年
8 全国政协委员 方廷钰;校园暴力蔓延令人忧心[N];人民政协报;2001年
9 山东省淄博临淄二中 宋昕;高三学生心理健康调查[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曾佐希;高三学生想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金强;宋代岭南谪宦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曹玉萍;湖南家庭暴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胡志;我国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张伟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无限的认识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鑫华;广泛焦虑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学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郑桂芳;三所不同类型中学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山;中学生自我概念、自我监控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和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欧阳常青;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间的关系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卫春;初二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徐颖哲;小学生在与同学冲突情境下应对方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7 陈洪;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及其应对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春燕;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凤娥;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朱卫红;高、低两类社会支持家庭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72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72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