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西和县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
本文关键词:甘肃省西和县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
【摘要】:本文运用问卷、访谈、观察、心理测量等方法,对甘肃省西和县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西和县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上与非留守儿童没有显著差异,但在生活、心理上面临的问题和困扰较多。社会各界必须在政府的指引下,正确认识留守儿童现象,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作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学习 生活 心理
【基金】:甘肃省2006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研究”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525.5;G527
【正文快照】: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迫留守在家,处在学龄阶段正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儿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1.5亿农民外出打工[1],其中能够随父母进城的儿童占极少数,绝大部分被留守在户籍所在地生活、接受教育。目前全国农村有留守儿童2000多万,并且每年呈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丽丽;李静;郁大海;;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现状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年12期
2 吴霓;廉恒鼎;;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主观评价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2期
3 彭茂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4 咸大伟;;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10期
5 毕于建;姜继玉;赵玉;王艳艳;;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J];枣庄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陈安杰;齐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挫折现状调查[J];学理论;2009年10期
7 安雅丽;高晓春;陆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再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张海强;;对留守儿童学业及生活问题的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年01期
9 高志辉;;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陇南农村为例[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年10期
10 张春凤;;当孩子遇到挫折[J];中华家教;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一平;;高中理科生学习成绩的一般制约因素——关于高中生学习成绩评价方法的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何宏灵;刘灵;杨玉凤;;主干家庭儿童个性和学习成绩的对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袁军;;关于学习成绩的一个递归路径模型的检验[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潘仁清;张柏超;吴文浩;黄海强;;“三结合”对初中潜能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5 陈光齐;;男女儿童智力比较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下)[C];1981年
6 徐丽琴;;靓靓再次发亮——一个成功个案辅导案例[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7 刘丙元;;师范生学习归因、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8 林敏;李其维;程利国;;小学六年级学生自我评价影响因素的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恩国;;中学生认知策略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潘桂兰;陈晓东;石瑞丽;庞东卫;刘苏星;唐烨霞;吕军;左媛;赵敏;;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生理学知识竞赛 提高学生学习生理学兴趣及学习成绩[A];中国生理学会第八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志凯;耶鲁有没有歧视中国学生?[N];财经时报;2005年
2 记者 黄蓉芳 通讯员 吴冬华;七成成绩好的学生是追星族[N];广州日报;2007年
3 耿晶 罗新梅 廖力平;孩子的角色不仅仅是学生[N];海南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张璇;孙文锦:尽己所能 服务他人[N];北京社区报;2009年
5 记者 陈建强 通讯员 张国;南开大学奖学金评定不再仅以学习成绩论英雄[N];光明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健;莫轻信“提高成绩”的承诺[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7 廖君、茆琛;厌学?读大学?留守高中生很矛盾[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胡长春;5万留守学生缺失父母关怀[N];雅安日报;2006年
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人文社科学院 李元卿;别把自己当作求职的弱者[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杨凯;谁是好学生?不同标准的意义[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宋耀武;有意遗忘过程中认知加工机制及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春光;学校生活中的规训与抗拒[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高丽;中小学生自我调节特点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葛操;内隐与外显协同学习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一涛;农民的社会流动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金莲;中国西部农村的教育费用与教育成就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8 唐点权;青少年文明心理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李芸;中国西部农村小学生的健康与教育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10 王冰;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神经元谷氨酸受体及钙信号转导机制的作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佳;学习风格与英语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王燕爽;学习策略和语言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温爱英;动机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谢晓玲;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相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淑莉;英语学习起始年龄与英语能力的相关性[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孙式灵;高职学生成就目标、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海莲;维吾尔语专业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宁;美国大学生学习汉语动机和学习成绩相关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陶嘉玮;强化式英语学习中的学习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10 蒋智敏;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74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74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