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训:批判与反思
本文关键词:教育规训:批判与反思
更多相关文章: 规训 批判与反思 教育事业 教育领域 制度化教育 标准化 教育行政部门 精神控制 学校教育 教师
【摘要】:正作为名词的"教育规训"意为教育领域中的规范、规定、规则、制度、体制、驯诫、驯示、训导、训语等;作为动词的"教育规训"是指上述内容对人的"肉体驯顺"与"精神控制"。教育规训是工业时代的产物,理论界展开对它的批判与反思,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理性地认清制度化教育的实质及特点,而且可以通过超越制度化教育的弊端而重构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规训 批判与反思 教育事业 教育领域 制度化教育 标准化 教育行政部门 精神控制 学校教育 教师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作为名词的“教育规训”意为教育领域中的规范、规定、规则、制度、体制、驯诫、驯示、训导、训语等;作为动词的“教育规训”是指上述内容对人的“肉体驯顺”与“精神控制”。教育规训是工业时代的产物,理论界展开对它的批判与反思,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理性地认清制度化教育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和平;;课程与身体:微观权力观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2 于伟,戴军;福柯教室中的微观权力理论述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岳臣忠;现代刑法的价值[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杨辉;;课堂教学活动系统的复杂性探索[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5 王宗礼,海云志;沉默与反抗:关于身体的社会建构[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05期
6 黄华生;;刑罚功能的局限性及其刑事政策意义[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牟军;口供中心主义之辩[J];河北法学;2005年12期
8 万力维;学习自由:涵义、限度与可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5期
9 王德领;;感官文学的生成和意义——以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为中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叶涯剑;空间社会学的缘起及发展——社会研究的一种新视角[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卫东海;明清晋商精神的宗教伦理底蕴[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2 刘晴辉;中国陪审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胡书庆;灵魂的翱翔与折断的文学之翼[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勇安;美国大麻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傅鹤鸣;论法律的合法性[D];复旦大学;2005年
6 万力维;控制与分等:权力视角下的大学学科制度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向科;当代市政办公建筑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8 韩冷;现代性内涵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金冬;解放区前期诗歌研究(1936—1942)[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礼富;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灯;城郊结合部实有人口的治安管理[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胡娇;开放教育的教育哲学省思[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吕杰昕;课程场域中的权力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卢霞;变迁村落文化中的女性角色[D];四川大学;2005年
5 汤冬冬;福柯的道德虚无主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颖;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资源之构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陈卓;后现代主义对当今学校道德教育中“交往”问题的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戴军;基础教育中学生身体规训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成;鲁迅《呐喊》中“辫子”意象的文化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邱晨帆;犯罪学视野中“人”的形象[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冰;;纠正弊端 循规训练——学习名人专家论作文训练问题的一些体会[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2 林植兰;;言简意深 用心良苦——浅谈《石头记》第一回前的楔子[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3 胡淑芳;小学一年级课堂教学常规教育与训练[J];安徽教育;1992年09期
4 张祥安,刘凤琴;小学低年级学生接受常规训练差异的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1993年04期
5 立早;文化传统与人的精神健康[J];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05期
6 李零;“徒劳”的悲壮[J];读书;1994年03期
7 罗梅;“三算”结合教学管见[J];四川教育;1994年05期
8 ;长短波[J];四川教育;1994年Z2期
9 高瑞泉;根本的问题在于重建价值系统[J];探索与争鸣;1994年11期
10 吴人;说“长”道“短”话培训[J];农村成人教育;199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群峰;;从他者到生存美学——福柯对自由的寻求[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生占;;读红楼 谈称谓二[A];2006贵州省首届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董金平;;话语与女性气质的建构——20世纪以来中国女性气质变迁分析[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4 郝德永;;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5 麻彦坤;;批判:心理学发展的动力[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孔云;;地理课程文化的批判与建构[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刘同为;龚茂富;;身体——武术的场域[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8 傅永军;;语言、理解与交往行为的意义解释——论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诠释学意识(提要)[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冯契致友人书[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10 郑忆石;;解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武俊;“民间法”的有所为和“国家法”的有所不为[N];法制日报;2000年
2 马正祥 张罗灿;南海蛟龙[N];科技日报;2000年
3 陶东风;关于学术随笔的随笔[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张立国;乡村哲学的神话[N];北京日报;2001年
5 张晓红;杜博士管孩子有啥高招儿[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王峰;心理咨询市场亟待规范[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7 汪民安 译;吉尔·德勒兹论福柯[N];中华读书报;2001年
8 金磊;感受台湾公众防灾文化[N];法制日报;2002年
9 朱晓阳;小额信贷能让穷人脱贫吗[N];中国社会报;2002年
10 朱晓阳;小额信贷能让穷人脱贫吗 [N];中国社会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岱宗;被规训的激情[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铁芳;生命与教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学东;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的生成与演化[D];山西大学;2004年
4 庞青山;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吴猛;福柯话语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杨瑛;走向反思建筑设计学——建筑设计知识批判与重建[D];重庆大学;2004年
7 魏天真;女性文学的批判与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黄晓华;身体的解放与规训[D];武汉大学;2005年
9 闫旭蕾;教育中的“肉”与“灵”[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邱建伟;走向“天人合一”[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平;八十年代喜剧精神的特质和艺术表现[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永策;知识、权力、伦理与个性解放[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孙晓明;第二语言学习者句法能力与阅读能力的关系以及其阅读加工过程中的制约因素[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4 张晓峰;教育管理研究:从现代走向后现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高崇升;贸易绿色壁垒对中国环境法律制度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6 陈正华;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浩;[D];安徽大学;2004年
8 张艳;福柯眼中的“圆形监狱”[D];湘潭大学;2003年
9 何卫华;爱德华·赛义德:颠覆型的知识分子与对东方学的质疑[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尹小玲;走近边缘[D];西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78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78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