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乐观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乐观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测查初中生的乐观心理品质的状况,为更好地培养学生乐观心理品质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方法采用生活取向测量修订版和儿童解释风格问卷对770名初中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男女生在乐观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乐观人格(F=28.49,P0.01)、积极解释(F=7.17,P0.01)和乐观解释风格(F=6.24,P0.01)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好朋友多寡的初中生在乐观人格(F=23.41,P0.01)、消极解释(F=4.59,P0.01)、积极解释(F=15.79,P0.01)和乐观解释风格(F=16.95,P0.01)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性别因素对乐观程度没有影响,初中生的乐观受年级和朋友多少的影响。
【作者单位】: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初中生 乐观人格 解释风格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乐观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研究者普遍认为乐观与个体积极的心境、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与个体在学业、体育、职业和政治等领域的成功有关,也与健康长寿关系密切,有研究者甚至提出它是抵御疾病的一个有力武器,乐观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双虎;家庭环境对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影响[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军;白学军;;不同生活取向学生的应对策略与自我概念[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4期
2 石国兴;林乃磊;;班级辅导对改善初中生乐观心理品质的实验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年03期
3 卢勤;;人口学资料在大学新生心理建档中的运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李晓_g;郭胜忠;;心理学视野下的乐观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余启利;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及其教育对策[J];鄂州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武慧多;;大学新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9年06期
7 陈建文,王滔;关于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结构与功能[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8 黄赐英;;高职高专院校新生SCL-90调查结果分析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9 袁莉敏;李健;许燕;;气质性乐观在国内外的测量概况[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鲍建伟;;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春艳;郑晓边;;气质性乐观、家庭因素与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惠青山;中国职工心理资本内容结构及其与态度行为变量关系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白玉苓;工作压力、组织支持感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4 李逸龙;乐观人格与心理健康、工作绩效的关系及其中介、调节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聪聪;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生乐观倾向的干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左本琴;3-4岁幼儿社会性发展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永;家庭教育对中国当代青年人生涯发展影响的个案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程杨;3-4岁儿童认知发展及家庭环境的城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范娟娟;大学生家庭环境、心理一致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萍霞;军校大学生生活事件、气质性乐观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纪秋红;中专生家庭环境、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志萍;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积标;大学生素质性乐观和悲观神经机制的LDAEP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王雪琪;大学生攻击性行为与网络游戏成瘾、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丽;林乃磊;张小明;杨绍清;;初中生乐观人格、解释风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9期
2 秦勇军;任晓锋;;喜庆的时刻 美好的记忆——《湖南教育》创刊40周年、《初中生》创刊5周年纪念会特写[J];湖南教育;1990年06期
3 陈荣根;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年05期
4 超子;初中生的厌学心理与童年情结[J];初中生之友;2005年17期
5 朱卫红,李向春,李建新;高低两类社会支持家庭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张娓;何丽;;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年02期
7 卢月强;马姝娟;李建伟;;初中生学业归因与考试焦虑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8期
8 孙全昌;;初中生课外阅读要处理好两个关系[J];文学教育(下);2007年04期
9 钱少月;王金华;;初中生自动思维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12期
10 吴天;;认个乞丐当弟弟[J];故事家;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金辉;邹琴;;初中生的自我和谐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林明方;郭敏;欧阳锋;;海南男、女初中学生主观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王春莉;廖凤林;;初中生自我概念落差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岳盈盈;寇_g;;初中生自尊与攻击行为关系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邱海龙;戴秀江;;初中生性健康教育实践与探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雷丹;;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与家庭影响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张雯;颜克段;;初中生获得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8 欧阳超;;浅谈当今网络环境下的初中生德育工作[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9 刘效贞;张影侠;司继伟;;初中生的数学估计表现及其与元认知能力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唐丽红;;谈谈我对初中生早恋的一些探讨[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薇;超六成初中生参加补课[N];解放日报;2007年
2 汪文汉;初中生为何惨死在车轮下[N];人民法院报;2003年
3 新华社记者 华卫列;一位初中生的困惑[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4 上高中学 陈清英;提高初中生英语听力水平[N];宜春日报;2008年
5 记者 龙超凡;千名初中生无学籍事件得到解决[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湖北省南漳县政协 李传友;2104名初中生为何辍学了[N];人民政协报;2001年
7 记者 胡孙华 通讯员 邹永宁;10.5万初中生明日中考[N];长江日报;2007年
8 ;刘宝敬:从初中生到高级技师[N];工人日报;2000年
9 睢县第一实验学校 刘艺华;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写作兴趣[N];学知报;2010年
10 记者 顾晓红;初中生体质优秀者仅1%[N];联合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红霞;影响初中生学业成绩差异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暴占光;初中生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群;第三种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吴家碧;台湾省苗栗县初中生休闲行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6 温暖;初中生升学指导系统的初步研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梅;婚姻冲突及其对青春期子女的影响[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晓红;初中生群体生活经验与社会认知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何倩;基于需求的初中生非法药物滥用预防干预模式效果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方平;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提高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策略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林乃磊;初中生乐观心理品质的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徐淑芹;初中课堂管理中的失范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晔;初中生道德学习的特点及德育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5 徐友鸣;初中生学习主体性发展的调查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毛巍嶷;初中生自我评价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瑜;初中生的学习情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罗辉;初中生环境道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卢荣梅;初中生的内隐自卑、羞怯与认知灵活性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韩荣涛;初中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学业倦怠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78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78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