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师范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0 15:40

  本文关键词:师范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孤独感 负性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特质应对方式 师范大学生


【摘要】:目的探讨师范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江西省2所高校的491名师范大学生的孤独感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使用情感和社交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城镇大学生的孤独感平均得分(23.05±4.98)低于农村大学生的平均得分(24.02±4.75);表现出孤独感的城镇大学生有19人(占9.6%),低于农村大学生39人(占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人口学特征人群孤独感得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负性生活事件、特质应对方式与孤独感呈正相关(P0.01),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负相关(P0.01),负性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1),负性生活事件与特质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1),社会支持与特质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回归分析表明,特质应对方式对孤独感有直接的影响;社会支持既直接影响孤独感,同时也通过特质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孤独感;负性生活事件对孤独感有直接影响,同时又经由社会支持及特质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而实现间接影响孤独感。结论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以及特质应对方式是影响师范大学生孤独感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 宜春学院师范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孤独感 负性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特质应对方式 师范大学生
【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XL0809)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当前师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许多师范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孤独感等负性情绪〔1〕。孤独感指当个体认识到其期望达到的和实际达到的社交网络模式存在差距时,从而产生一种不愉快的主观心理感受或体验。孤独感不但影响师范生未来的教师职业,而且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孟晋;533名大学生孤独感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2期

2 邓丽芳;徐慊;郑日昌;;大学生气质类型、父母教养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3 黄万琪;周威;程清洲;;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雅婷;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3年03期

2 杨雪丽;王家同;;外语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及其性别差异[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22期

3 邓丽芳;徐慊;郑日昌;;大学生气质类型、父母教养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4 蒋艳菊,李艺敏,李新旺;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3期

5 李艺敏;蒋艳菊;李新旺;;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2期

6 彭春妹;罗润生;王孟成;;高三复读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10期

7 张雪琴;大学生孤独感的分析与调适[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18期

8 黄万琪;罗同勇;刘义兰;周敦金;;医务人员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7年05期

9 刘晶洁,马欢,吴晨,刘盈;警察的孤独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10 蒋少艾;戴嘉佳;蔡太生;;人格特征、应付方式与大学生自测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蔚蔚;大学生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晶洁;警察的孤独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3 李艺敏;河南省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4 黄海;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姚学丽;适合老年人需要的城市养老方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杨雪丽;外语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7 逄伟;心理系大学生专业学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本玲;硕士研究生新生入学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金圣华;肥胖女大学生的抑郁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马素红;在校硕士研究生孤独感状况及与其依恋类型、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澜;张大均;;论心理素质教育的“两高一深”策略[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骆光林,阮俊华,楼成礼,方志伟,,祝国群;大学生孤独心理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99年03期

3 孟晋;533名大学生孤独感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2期

4 田澜;丁桂兰;贾莹莹;;1500名师范大学新生心理素质问卷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1期

5 张大均,田澜;论心理素质教育的设计和实施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6期

6 张连云;;大学生抑郁产生的相关因素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7 李慧民;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3期

8 周宗奎,赵冬梅,陈晶,蒋京川,Rachel Hundley孟菲斯大学心理系;童年中期儿童社交地位、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9 邓丽芳;徐慊;郑日昌;;大学生气质类型、父母教养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10 李董平;余苗梓;王才康;谢晰君;周柳梅;朱训明;;青少年自我表露和自我隐瞒的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姗姗;;别让孩子在网络世界中变得孤独——试析孤独感与网络使用不当的关系[J];大众心理学;2009年05期

2 张建齐;;流动中学生孤独感和总体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王福兴;徐菲菲;李卉;;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孤独感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3期

4 汪阳;;孤独症会传染[J];大众心理学;2011年08期

5 孔鑫;徐勇;葛玲;;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孤独感的相关回归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9期

6 刘志强;;高职贫困生孤独感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四川精神卫生;2011年03期

7 尹绍清;赵科;尹可丽;;彝族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的结构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年03期

8 侯舒艨;袁晓娇;刘杨;蔺秀云;方晓义;;社会支持和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孤独感的影响:一项追踪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4期

9 牛利;王卫平;牛忠贤;赵淑娟;姜峰;;社会支持对医学专业大一新生孤独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7期

10 解静;陈元玉;江琳;王少冰;;汕头地区养老院和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孤独感、自尊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阿勐;刘宣文;;大学新生的移动电话使用对入学后孤独感的影响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赵冬梅;;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相互预测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孙晓军;周宗奎;;中美儿童同伴交往与孤独感的跨文化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马利艳;雷雳;;初中生生活事件、即时通讯服务偏好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张晓培;孔祥海;石文典;;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张嘉玮;崔光成;张冬冬;;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孤独感的相关因素及其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7 曲可佳;邹泓;余益兵;;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人际关系能力、人格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孙晓军;周宗奎;;中美儿童同伴交往与孤独感的跨文化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赵建敏;解志韬;祝金龙;;情绪智力、孤独感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基于上海15所高校的实证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刘艳;谷传华;;大学生社会性问题解决、社交状况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永明;孤独的代价[N];南方周末;2011年

2 高桂英;矫正学习不良儿童的孤独感[N];甘肃日报;2004年

3 ;如何消除孤独感[N];甘肃经济日报;2000年

4 清源;如何消除孤独感[N];民族医药报;2002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 王俊秀;都市人为何难逃孤独感[N];北京科技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李振辉 通讯员 宁习源;“空巢老人”如何摆脱孤独感[N];广东科技报;2008年

7 李明贤;走出孤独的困境[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8 记者 汤南;广州独生子女孤独感低于京杭[N];信息时报;2003年

9 北京军区总医院心理门诊硕士 黄秀琴;网络成瘾像赌博[N];健康时报;2004年

10 一凡;面对青春期的孤独感[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梁瑛楠;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景晓路;航天模拟环境对小组心理的影响及干预[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4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美萍;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联系:遗传与环境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捷;城市低龄老年人的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孔媛媛;农村青年自杀死亡行为特征和危险因素的性别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超;青少年压力知觉、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淑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善医科大学一年级学生孤独感的实效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3 黄海;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艺敏;河南省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5 张菊英;初中生情绪智力、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瑞;研究生学业拖延、应对方式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7 罗春燕;壮族、汉族青少年友谊质量、孤独感与外化问题行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秦梅;大学生网络激情与人格特征和孤独感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亚灵;西藏班中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0年

10 何雯;两类家庭关系不利青少年家庭功能的特点及其与社会行为、孤独感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25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825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b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