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的特点及其启示
本文关键词:发达国家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的特点及其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在职教师 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 特点 启示 发达国家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教师教育 使用效益 继续学习 培训经费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意识到在职教师继续学习的重要性,并在经费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但就目前的经费投入与使用情况来看,问题不少。总结英美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对我国进一步完善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等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作者单位】: 乐山师范学院教育与心理学系;四川大邑县中学;
【关键词】: 在职教师 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 特点 启示 发达国家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教师教育 使用效益 继续学习 培训经费
【基金】:2007年度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四川省免费师范生教育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ER2007-002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一、发达国家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的特点(一)投入力度大且持续增加为了鼓励在职教师持续不断地学习,很多发达国家等除了颁布法律条文明确规定教师必须参加各种进修与培训活动外,还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拨给专门的资金予以支持。如在1991-1992年度,全瑞典的市教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乐传永,张夫伟;国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曹惠容;;试论美国教师教育经费来源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素敏;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法规保障机制[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杨明哲;;浅谈我校青年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与对策[J];成人教育;2006年12期
3 关宏;胡圣红;;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继续教育[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罗永祥,代其平,何秀黔;论贵州省小学教师学历大专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20期
5 胡娜;;英国体育师资培训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J];山东体育科技;2006年03期
6 翟方,于贵身,周密;体育教育专业发展趋势[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年03期
7 房建军;;发达国家继续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永君;基础教育改革下江西省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欢;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冬妮;教师进修培训权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绍军;四川省与江苏省教师继续教育保障体系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帆;吉林省Y县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实施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杨永其;C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伟;高中古诗词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卓么措;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实施的可行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长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行动学习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翠明;中小学新教师培养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长生;美国50年来师范教育改革及其教训[J];外国教育动态;1989年02期
2 张倩苇,张敏;美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动态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3 周钧;霍姆斯小组与美国教师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4 王绽蕊;美国高等教育巨额匿名捐赠现象浅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5 王文岚;;美国五年制教师教育项目的经验和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7年06期
6 李信巧;美国中小学教师进修教育述略[J];教学与管理;1998年12期
7 王晓波;赵憬;;美国教师教育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J];世界教育信息;2006年09期
8 陈永明;教师继续教育的最新动向[J];外国教育资料;1999年05期
9 石伟平;;试析美国师范教育变革之动因[J];外国教育研究;1987年01期
10 金惠堂;;美国重视师范教育改革[J];外国教育研究;199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建罗;美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春光;大学变革的趋势:创业型大学的兴起[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11期
2 李帅军;法、美、日三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及其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23期
3 徐云;王德喜;;美国体育产业特点给我们的启示[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傅涛;;试论终身教育[J];甘肃教育;2006年12期
5 傅涛;张召琪;;论终身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6年03期
6 江萍;新时期大学生政治思想的特点及其启示[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7 邵伟德;;美、德、日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03期
8 胥良;香港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S1期
9 袁祖望;香港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年01期
10 ;拾柴的启示[J];作文世界(高中);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铁明;;中国教育市场的特点及其启示[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程蔷;;闻一多论端午的启示[A];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1999年
3 刘海宇;;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的启示[A];共铸诚信——福建省企业道德建设经验汇编[C];2003年
4 张旭;李梅松;;社会建构主义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5 唐良宝;陈宁;黄冰;田克纯;;“索尼杯”给我们的启示[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利根;邱晨;;国外循环经济立法的主要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7 李灵;;中国英语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王娟;;海外华人企业家族式经营管理的特点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05年
9 刘彤华;;从SARS病理得到的启示[A];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SARS研究论文集[C];2003年
10 安小米;;欧美档案高等教育及其对新世纪我国档案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A];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冯舒玲;在职教师搞家教 除名[N];宁夏日报;2004年
2 记者 张振芳;制止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行动开始[N];朝阳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黄建林;“禁租令”轰然坍塌的尴尬与启示[N];福建日报;2005年
4 陈雄;在职教师不应从事有偿家教[N];湖北日报;2005年
5 江苏天鼎 秦洪;百度暴涨启示多[N];证券时报;2005年
6 广发期货 田晓军 博士;海外中国股指期货的发展及启示[N];期货日报;2005年
7 本课题主持人:郑功成 曾玉平;发达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其启示[N];农民日报;2005年
8 周文斌;“大陆漂移说”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5年
9 王飞 何云江 秦亚洲;在职教师做家教泛滥成“灾”[N];中国改革报;2003年
10 揭秀林;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启示[N];上饶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利民;哈佛大学办学理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王存福;德国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民主党转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唐亚阳;中国书院德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元;职前与在职幼儿教师课程观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万志全;扬雄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文廷海;清代春秋谷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赵立新;日本违宪审查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权宗田;人民观视角下毛泽东执政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杨海蛟;明清时期河南林业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王尧基;论中国股市思想发展的几次突破及意义[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琳;英国出版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启示[D];北京印刷学院;2006年
2 黄嘉璐;欧盟违宪审查制度初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涌;QF公司20年改革与发展历程的经验与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4 梁仰椿;“海航现象”及其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5 栾玉莹;智利—加拿大自由贸易协定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黄晓灵;从多元文化视角审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春雨;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奇秀;从日本历年学习指导要领看其战后国语教育课程的流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伶俐;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演变[D];湘潭大学;2006年
10 周海洋;数罪并罚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56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856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