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中专女生童年期目睹校园暴力经历及其与心理问题的关联

发布时间:2017-09-15 18:21

  本文关键词:中专女生童年期目睹校园暴力经历及其与心理问题的关联


  更多相关文章: 暴力 精神卫生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学生 女(雌)性


【摘要】:目的了解中专女生童年期目睹校园暴力的发生情况,探讨童年期目睹校园暴力经历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关联。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对北京、河北、辽宁5所中专二年级709名女生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709名女生中,有56.1%在16岁前曾目睹过校园内打架斗殴暴力事件。与童年期无目睹校园暴力经历的学生相比,有目睹校园暴力经历的女生出现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的频率明显偏高,童年期目睹校园暴力经历与女生心理问题明显相关。结论中专女生童年期目睹校园暴力现象比较常见。应提高公众对目睹校园暴力问题的认识,在学校开展预防暴力规划,为受害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关键词】暴力 精神卫生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学生 女(雌)性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儿童虐待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对受害者一生的身心健康、幸福安宁和发展乃至全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1]。目睹暴力属精神虐待范围。国外一些研究显示,目睹暴力可对儿童产生近期或远期不同程度的行为、认知、情感和身体功能障碍[2-6]。为了解现实生活中儿童目睹校园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高尚;朱军礼;陈坤;;四川地震灾区灾后小学生抑郁症状发生情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2 马喜亭;;大学生非正常死亡案例心理剖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9期

3 刘向阳;关素珍;郑平;葛华;刘继文;;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6期

4 党峥峥;;农村中学生生活事件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6期

5 李义安;张金秀;;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7期

6 江浩;吴振强;段振华;;某医科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评分的关联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7期

7 高金金;陈毅文;;儿童孤独量表在1~2年级小学生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05期

8 谭机永;邓砚;杨莉;;广西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9 涂艳;王纯巍;苏迅;;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改装期的心理症状调查[J];护理学报;2011年14期

10 古丽巴哈尔·卡德尔;阿斯木古丽·克力木;努尔曼古丽;;维吾尔族医学生学校适应与家庭社会支持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健身;徐美英;黄一民;张锡坤;吴君壁;宋秀兰;;儿童精神卫生偏异的发生率以及在家庭教育中如何防治的初步探讨[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2 李占江;;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工作相结合[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2:心理论,心技术,新发展——社会进化与心理进化[C];2010年

3 张璐;程刚;王卫红;蒋善;;浅谈中学校园暴力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吴胜涛;张建新;赖建维;王玮;毕研玲;;事件归因的跨文化一致性与差异性:中美韩媒体及被试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归因比较[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生理心理分组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张宝山;刘宝泉;王建新;高风枝;;下岗纺织女工心理卫生调查分析[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7 王梅娟;马芳;;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中的灾后心理救援[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8 ;陕西省卫生厅杨芙英副厅长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余梅芳;;对敬老院5起自杀事件的分析[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林红;王义强;詹萍;王玉凤;;儿童学校生活技能教育在行为问题干预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友谊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 柏晓利;了解你的“心病”[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精神卫生不容忽视的公益角落[N];人民政协报;2003年

3 刘敏 记者 邓晓洪;外国专家助力我市灾后心理重建[N];成都日报;2008年

4 记者 张晴;关注精神卫生[N];中国妇女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王晓冬;抚平受伤的心灵[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杨咏梅;直面抑郁症[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钱峰;教普通人学会心理保健[N];健康报;2004年

8 小雪;心理健康应从少儿抓起[N];中国改革报;2006年

9 北京回龙观医院 武雅学;医院新增“金融病”救心比救市更重要[N];北京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韩明华;平抑焦虑 舒缓烦躁[N];保健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鸣春;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胡宓;社会联系、社会支持与农村老年人情绪问题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s,

本文编号:858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858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7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