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时期德育方法的研究与反思
本文关键词:我国新时期德育方法的研究与反思
【摘要】:德育方法是为完成一定的德育目标和任务,在德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品德修养者所采用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改革开放30年,我国德育方法研究经历了初探、平稳和相对繁荣三个阶段,研究内容涉及德育方法的含义、分类、新方法的创生、国外德育方法的引借、对传统德育方法的批判、创新与改革德育方法的策略和如何选择与运用德育方法等问题。研究中存在着分类混乱、具体方法研究多,整体建构研究少;理论描述方法多,实践验证方法少;方法改革创新思路泛化,缺乏操作性和否定灌输,倡导对话、主体建构等问题。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新时期 德育 德育方法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改革开放30年我国德育基本理论发展研究”(DEA090278) 江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JDR2006A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德育方法是德育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任何的德育活动都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才能进行,只有方法恰当,才能事半功倍,最终达成德育目标。一、我国新时期德育方法研究概况笔者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德育方法”(含道德教育方法)为篇名进行检索,时间锁定在1978~2009年,进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克文;中小学德育方法的比较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2 郑润凡,周月朋;高校德育方法创新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3 蔡静文;现代学校德育方法创新初探[J];班主任;2002年02期
4 谢瑞军;21世纪德育方法创新的思路和原则[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罗骋;试析英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6 张水银;;如何提高高校德育方法、途径的实效性——以美国高校德育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8年05期
7 申恒发;德育方法要与时俱进[J];湖南教育;2003年21期
8 孙自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吴凤仙;;浅论德育方法[J];教学与管理;1991年04期
10 陈利;关于中小学德育方法的分类[J];教育科学;199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爱东;;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马俊霞;德育复杂性对学校德育效果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韩传信;论人的个体道德生活和社会道德生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韩传信;翟莉;;德育知识·德育观念·德育智慧——《德育原理》教学目的论探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顾馨梅,吴志娟;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王国权;;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7 王虹月;;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8 易连云;马霖;;对立还是融合:对“5+2=0”的诘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刘磊;;青少年德育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融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陈华;;高校德育中的讨论法教学探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孙庆;唐德海;;改革开放之德育研究三十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杨光富;;马卡连柯家庭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为;;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4 符景峰;;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实践研究[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陶丽;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成长轨迹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艳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D];武汉大学;2010年
6 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晓波;中美德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蓝波涛;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亚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伟忠;高校腐败行为与廉政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雅男;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德育目标构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丹;新时期高校德育管理人本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秦峗;“来访者中心”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睿婷;荀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杨志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吴寒;大学生道德缺失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于洋;城郊地区学校德育有效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燕;需要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高辉;缘何种瓜得豆——对我国德育现状的思考[J];班主任之友;2004年01期
2 马萍;关于增强大学德育课实效性的思考[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7期
3 徐文;;美国的学校公民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J];前沿;2006年03期
4 孙学策;德育实效问题引发的思考[J];人民教育;1996年11期
5 谢雪;中美大学德育的比较[J];教育探索;2002年08期
6 安德智;如何提高大学德育的实效性[J];思想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7 刘湘民;选好思想工作突破口[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6年06期
8 郭蜀燕;试论高校思想教育方法与途径[J];天府新论;1997年06期
9 陈俊珂;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及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忠华;;我国新时期德育方法的研究与反思[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04期
2 张二庆,耿文侠;关于我国学校德育缺乏实效性的原因分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任伟;;对新时期加强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年12期
4 贺才琼;李照;;论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24期
5 席端平,李生敏;以德育人之我见[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许峰;对大学德育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S2期
7 陈学明;;试论青少年德育中的学生主体性缺失[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卢艳红;隋立华;;多元化社会生活中的德育方法变革刍议[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游萍;对中专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5期
10 李美连;;新时期小学德育整体优化管见[J];教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天弘;;新时期党的文化现代化思想的历史演进[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戚敏;屈永鹿;;新时期化纤—纺织重组整合的几种模式[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熊幼松;;关于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和持续发展的思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4 金维克;;从“法轮功”邪教的泛滥看新时期科普工作的历史重任[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王海波;;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摘要)[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6 曾念福;;谈新时期农业县图书馆的改革[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马晓河;;新时期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A];第二届(2002年度)中国农机论坛文集[C];2002年
8 郑重;;浅谈新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关系[A];档案工作应对入世挑战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9 解晨;;新时期临床护理教学的策略与实践[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10 齐国新;何青贤;;新时期小康文化建构谫见[A];群众文化论丛(18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朱海风;新时期大学校长角色如何定位[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记者 卢建宁 实习生 杨和奎;不断提高素质做新时期合格农村基层干部[N];广西日报;2005年
3 李世平(作者单位:常宁市一中);新时期师德失范现象及对策[N];衡阳日报;2005年
4 刘亚玲;把好“五关” 锻造新时期合格党员[N];唐山劳动日报;2005年
5 古浪六中 崔改存;班主任工作方法谈[N];武威日报;2005年
6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李学春;新时期中学领导干部要树立五种观念[N];武威日报;2005年
7 胡建华;新时期企业统计建设的思考[N];中国信息报;2005年
8 刘良群(作者系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党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新时期的组工文化特征[N];组织人事报;2005年
9 新疆天富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电力调度所 王丽;浅谈新时期如何开展好企业工会工作[N];经理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李坤;为新时期流域防洪保安“导航”[N];中国水利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鹏辉;新时期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2 陈振华;中国新时期小说反讽叙事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淑华;新时期中俄林业经贸合作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彭庆文;新时期中国大学体育角色定位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5 朱泾涛;新时期中俄经贸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晓灵;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王歆;新时期党的执政方式的历史考察[D];南开大学;2009年
8 陈宝峰;新时期山西省农机化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谢维强;新时期知青小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万娟;新时期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2 张廷义;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卫琴;我国新时期高校德育目标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兰雪梅;新时期我国道德评价标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周彬;论新时期军校学员价值观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吴松波;新时期统一战线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河南大学;2009年
7 杨晓梅;新时期黄石招商引资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刘松林;论新时期民办教育政策的变化及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杨爱华;新时期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于欣欣;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性思考[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02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002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