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乡土的课程设计:乡村教育重建的课程策略
本文关键词:回归乡土的课程设计:乡村教育重建的课程策略
【摘要】:乡村教育重建的课程目标乃是在一般性地促进乡村青少年发展的基础上,面对当下乡村少年生存的现实,引导他们更多地认识脚下的土地,建立个人与乡土的和谐联系,培育他们的文化自信,从整体上促进乡村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乡村教育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表现为普遍性知识与乡土知识之间的平等性、差异性和开放性。乡村教育课程设计的基本路径包括: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乡土教材的开发、乡土文化阅读资源的开发以及整个课程体系中乡土价值的凸显。乡村教育课程设计的根本指向乃是乡村生活方式的重建。新乡村教育课程开发、新乡村理念的培植、新乡村生活理想的开启,成为当下乡村教育重建的基本课程理念。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985"团队;
【关键词】: 乡村教育 课程策略 乡土课程 乡村生活方式
【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课题“乡村教育文化重建的课程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9YBB263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一、乡村教育课程的基本目标:个体与乡土之间的和谐互动乡村教育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乡村少年的健全人格。这个目标可以分解为两个基本目标:第一,促进乡村少年作为普通个体的健全发展,也就是从积极适应的层面,引导乡村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第二,面对乡村少年生存的现实,从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苟国旗;;从沈从文的成才之路看“天人合一”对当代教育的意义[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覃新菊;;沈从文之于“乡土”——兼谈乡土文学在当下的发展[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黎跃进;简论沈从文对外国文学的借鉴[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4 张殊歧;;论沈从文文化偏执引发的文艺论争[J];云梦学刊;200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白忠德;都市里的乡土歌者[D];西北大学;2009年
2 潘洁玉;沈从文作品中的精神弑父现象[D];暨南大学;2009年
3 张殊歧;雅静与喧嚣[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历彦军;《阿Q正传》《边城》:中国形象的文化隐寓[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田频;试析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另类人物形象[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行知的故事[J];安徽教育;1981年08期
2 胡福星 ,杨鑫辉;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J];江西教育;1981年09期
3 戴自俺 ,楼化篷;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我见[J];江淮论坛;1981年06期
4 戴自俺;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九十周年——陶行知研究资料的参考书目整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5 张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纪念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而作[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6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展览》在宁展出[J];江苏教育;1981年04期
7 吴贻芳;;纪念陶行知 学习陶行知——在江苏省陶行知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J];江苏教育;1981年11期
8 张文郁;;陶行知传略[J];晋阳学刊;1981年05期
9 仲兰惃 ,晋启生;陶行知年谱[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10 唐淑;中国农村幼教事业的开拓者—陶行知[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吉玲;;近代乡村社会危机与义和团运动[A];义和团平原起义1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2 温梦渔;程星炜;;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搞好农村教育改革[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3 荆世华;;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探索与思考[A];'96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4 梁承哲;;以陶为师 加强师德教育[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5 乔光文;;以陶为师 提高农村教育工作者的素质[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6 冯毅;;在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7 郭笙;;重视师范教育 改革师范教育——简论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8 杨伯予;;以陶为师,端正党风,重视教育,振兴中华[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9 赵淑戡;;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浅论[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89年
10 刘辉汉;;寻觅乡村教育的曙光——前元庄实验学校整体改革实验报告[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8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必亮;农村主题在于结构调整[N];中国财经报;2000年
2 ;南京晓庄学院成立[N];光明日报;2000年
3 王先明;开展二十世纪的中国乡村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0年
4 蔡志祥 程美宝;海外学者的“华南研究”[N];光明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俞巧云 徐苏 本报通讯员 蒋海鸥;杨瑞清扎根乡村教育的心迹[N];新华日报;2000年
6 本期《焦点论坛》主持人 李庆英 特邀嘉宾 宋恩荣 张海英 周逸先;三人行:走向平民[N];北京日报;2001年
7 记者 乔虹;NGO关注“贫困中的贫困”[N];中国妇女报;2001年
8 陈东升;还村民自治的权利[N];法制日报;2001年
9 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调查组;擎着理想的火把点燃人生[N];光明日报;2001年
10 沈葵;近代中国乡绅阶层及其社会地位[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建嵘;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以岳村为表述对象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孙海泉;清代地方基层组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王合群;浙江“二五减租”研究(1927—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吴海燕;魏晋南北朝乡村社会及其变迁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6 韩延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苏新留;民国时期水旱灾害与河南乡村社会[D];复旦大学;2003年
8 刘金海;集体产权变迁中的国家、集体与农民[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郝锦花;新旧之间[D];山西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楚汉;社会转型与家庭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娟;从乡村社会到城市社会——1870—1920年美国城市转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潘俭;初中数学课程的现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黄牧航;《清明集》中所见的南宋乡村社会[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严文科;隋代户口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赵彬;近代烟台城乡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赵黎;社会变迁中乡村社会民间法的历史命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晨阳;云南乡村区域中心发展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9 曾峗;乡村社会有组织犯罪及其成因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10 黄建团;挑战·反思·对策·展望[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017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017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