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HPS教育的五个主要特征及其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10-13 09:20

  本文关键词:HPS教育的五个主要特征及其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科学史 科学哲学 科学社会学 科学教育改革 公众理解科学 科学知识 公众科学素养 主要特征 科学本质 教育体系


【摘要】:HPS教育是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文章分析了HPS教育的五个主要特征:以科学史、科学哲学与科学社会学为基础,强调理解科学本质、培养有科学素养的公众。以此为基础,给出将HPS教育纳入我国科学教育体系的一点启示。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关键词】科学史 科学哲学 科学社会学 科学教育改革 公众理解科学 科学知识 公众科学素养 主要特征 科学本质 教育体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国际科学哲学研究新领域——HPS教育研究”(09YJC720037)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国际科学教育改革方案中,STS教育和HPS教育最为普及与流行。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介绍并引进西方的STS教育理念(STS系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的简称,中文译为“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如今已成为科学教育学与科学技术哲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但我国目前的教育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晶;;HPS(科学史、科学哲学与科学社会学):一种新的科学教育范式[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启福;论科学的目标追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陈洪捷;论寂寞与学术工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巨乃岐;关于技术理性的几点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张江,李永海;人的全面发展与“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林坚;;科技发展的文化意蕴[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刘发茂;;对默顿科学奖励系统的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岳付荣;由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看科学发现的自组织[J];池州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8 王协舟;;中国档案学的科学精神[J];档案学研究;2008年02期

9 巨乃岐,邢润川;试论技术理性及其批判[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一种社会学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师曾志;;网络环境下传统学术传播模式的变革及构建[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段冬林;李小鲁;;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陈其荣;;唯科学主义:基本特征、合理性与局限性及其超越[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韩彩英;;关于西方哲学-科学之形式逻辑范式的理性批判[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5 赵云波;;技术理性批判向度下中国现代化沉思[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庞俊来;;技术与伦理的和谐与悖结[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7 左玉河;;从读书人到知识人:近代学术研究职业化趋向[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池颖;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彭荣础;理性主义与西方大学发展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詹志华;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马鸿;美国研究型大学从事军事技术研究的历史考察(1945-1970)[D];复旦大学;2009年

5 张秀武;技术设计的哲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6 陈亚玲;论我国学术转型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卢艳君;科学制度的理性光辉[D];山东大学;2008年

8 罗建国;我国学位授权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李明忠;论高深知识与大学的制度安排[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刘小强;学科建设:元视角的考察[D];厦门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爱民;中国工程院院士群体状况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于斌;科学伦理的形上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杨崴羽;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国际法保护[D];外交学院;2009年

4 王艺;论大学生科技道德的培养[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刘维;国际科学教育中HPS教育的文献计量学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六军;现代科学技术背景下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延安大学;2009年

7 杨超;我国科技研发政策评估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8 解子艳;我国科技管理的生态化转向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汤仁斌;科学哲学视域下的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10 曹玉娟;理查德·费曼科学原创性的生成机制[D];广西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小龙;塞纳河畔的高谈阔论——国际科学史协会和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及科学哲学协会联合大会综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丁邦平;科学观与科学教育改革:跨学科的视角[J];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3 张立中;;英国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教学概况[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6年01期

4 陈琳;从科学哲学到科学社会学[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5 洪晓楠;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J];求是学刊;1999年06期

6 廖育群;中国第一个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9年03期

7 鲁兴启;论科学史的基本理论问题[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8 诸大建;澳大利亚HPS/STS教学和研究的窗口──访问墨尔本大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系[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6年01期

9 刘s鷖,

本文编号:1024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024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e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