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学校教育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22 19:07

  本文关键词:学校教育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学校教育 性别刻板印象 双性化


【摘要】:性别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个性特征等方面予以的归纳、概括和总结,它直接会影响到男性和女性的知觉、归因、动机、行为以及不同职业的选择。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女社会角色的不合理现实,同时使这种不合理现实合理化,固定化。从性别的视角对学校教育进行认真的审视和省思,揭示和剖析教育领域中阻碍性别平等的性别刻板印象及其产生的影响,努力寻求和探索学校教育促进性别平等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是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学校教育 性别刻板印象 双性化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性别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个性特征等方面予以的归纳、概括和总结,它直接会影响到男性和女性的知觉、归因、动机、行为以及职业的选择。[1]在同一社会文化背景下,性别刻板印象具有普遍性、一致性的特征,它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甚至有时是错误的,但却对于人们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方强,郑寒芳;双性化人格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赵树勤,张晓辉;关于我国高校女性学课程设置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3 魏国英;女性学学科定位及理论发展[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3期

4 王婧;边缘与困境中的女性——妇女贫困问题的社会与文化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S1期

5 魏国英,陈雪飞;家庭文化对青少年性别刻板印象形成的影响[J];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01期

6 张明芸;发展女性学——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J];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02期

7 林小芳;;社会性别理论与中国妇女史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谭卫华;;职业女性角色健康研究初探[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李安辉;许宪隆;;试析回族妇女的抗日活动[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01期

10 刘娟;当今社会性别观念现状与加强性别意识教育[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杜晓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孝容;佛教女性观源流源流辨析[D];四川大学;2004年

4 王俊;解读高等教育的性别符码[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金香花;中韩女性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林小芳;当代台湾女性参政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凤;当代中国女性发展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仁芸;中学生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的调查研究报告[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虹;悲怆而奇美的女性精神世界[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敏;白薇和杨骚:话剧的性别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赵小华;信息网络时代与女性[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马卓;论人与自然的“伙伴”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邓红;民办回族幼儿园教师成长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庄渝霞;当代中国女性从属地位的根源和出路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雨亭;隐蔽课程中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9 孙玉霞;高中生数学思维品质性别差异的调查与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谢更巧;知识经济时代的女性角色地位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莉;别让学生有靠山[J];基础教育;2004年12期

2 胡志坚;;探讨教育功能问题的一篇力作——评《教育功能的偏失与匡正——学校教育角色化问题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4期

3 吕爱军;;学校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归宿[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7期

4 王蕊;;教育中知与行的关系——从学生学的角度[J];技术与教育;2011年01期

5 杨梅;;从需要层次理论谈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6期

6 蒋春梅;;“位育”之道——学校教育路向[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7 谢巍;李颖;高众辉;;学校对再婚家庭学生的教育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年08期

8 谢政轩;;同沐春风 共享阳光——浅谈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教育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6期

9 徐景彩;;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认识——基于“药家鑫事件”[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7期

10 孙宝玲;丛永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东;黄连芳;;新时期农村学生家访的策略[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2 李刚;;小心,学生“自杀性”行为[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李春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学校心理卫生及健康教育浅析[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秦玉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衰减问题研究——以中南某县为例[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胡辛人;;关于写作《浅论华中敌后的干部学校教育》一文的几点体会[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5年

6 李光辉;;新时期学校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4年

7 史新琼;;浅谈教育科研档案管理[A];新时期档案工作论文集[C];2005年

8 王芹;;大学生成功恐惧及其预测因素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刘传德;;外国学校管理史话(三)——古希腊罗马的学校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张捷夫;;清代山西的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市学业管理与评价所 凌兆福;学校教育应以“大学业”为中心[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周润智;健全的学校教育[N];光明日报;2000年

3 张耕山;加大学校教育力度[N];江西日报;2004年

4 白石洲中英文学校校长 兰金仁;学校教育应当做些什么?[N];深圳商报;2004年

5 冉文园;学校教育有四难[N];保定日报;2006年

6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 市教育局局长 宋吕银;当下学校教育的应有情怀[N];泰州日报;2009年

7 记者 赵青 杨士龙;加拿大:快乐与自由,基于遵守规则与纪律[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莱芜四中校长 张士军;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 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N];莱芜日报;2010年

9 陈 婷;浅谈学校教育与道德建设[N];中国教师报;2004年

10 吴康宁;从“社会规限”到“人的解放”[N];天津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姜月;遮蔽与解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田道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彩霞;二十世纪中国学校校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琴;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进;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醒东;事件·场景·交往[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汉珍;丁丁为什么在家上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明朝;梁漱溟的教育思想(1915-1945)[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朝晖;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调查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冯绮云;我国目前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马丽燕;宗教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芳;学校服务社区的功能缺失与对策[D];吉林大学;2009年

7 关玉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与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的关系[D];南昌大学;2008年

8 吴继军;明代学校教育及其功能的拓展[D];西南大学;2009年

9 林海玲;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刘玉侠;学校考试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79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079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2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