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接受学习”新解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接受学习”新解
【摘要】:接受学习也可以是有意义的。本文从课堂教学这一具体范围入手,从有效教学的目标角度,对"接受学习"这一颇受争议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对习惯了传统教学和传统学习的教师和学生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突破和创新,提出一些见解。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接受学习”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学生往往是“死读书、读死书”,其主体地位和创新思维则被忽视和压抑。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这是对传统教学的一个颠覆,“接受学习”是机械的还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应完全摒弃还是适当保留,是个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四耕;;体验:一种生命化的学习方式[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2 刘良华;“问题”还是“方法”?——走出校本教研的“方法中心”[J];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09期
3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1期
4 王昭君;陈伟杰;;网络课程的有效性设计要素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5 孙传远;;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J];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万海;重返德性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何善亮;有效教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影;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赵彦美;化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彭云红;试论“说课”与地理教师素质的提高[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高岩;五年制高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石先云;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郑霄霞;当代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与走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蔺雪莲;有效教学理论在高师体育专业排球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斌;“二氧化碳性质”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杜彬;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艳红;初中历史乡土史材料的挖掘和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源创教育杯“课堂教学精彩一页”征文启事[J];教师博览;2011年07期
2 ;源创教育杯“课堂教学精彩一页”征文启事[J];教师博览;2011年09期
3 张薏;;课堂教学中的“鲇鱼效应”[J];大众心理学;2003年12期
4 陈光辉;;关于课堂教学和教师成长的随想[J];安徽教育;2011年05期
5 陈晓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6期
6 田继万;课堂教学需要“七管”[J];中小学管理;1997年09期
7 崔艳;;谈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1年Z1期
8 杨文荣;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J];中小学管理;1998年03期
9 王泽;;谈高效课堂如何运用激励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1年15期
10 吕宪军;刘东;;对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娟;海门市海南中学课题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初中课堂教学良好心理状态的实验研究”中期实验报告[A];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C];2004年
2 李春鹏;张新奎;李为民;;信息化课堂教学“三原则”解析[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郑祖利;;浅谈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卢传梁;赵润麒;;试论“主体性教学”(节选)[A];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C];2001年
5 庞维国;;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性学习:生成论的视角[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凤平;;对提高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认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7 李玉堂;;奏好课堂教学“三部曲”[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8 鄢晓英;雷俊丽;;探讨课堂提问[A];第十五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七届工程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凤平;;对提高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认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10 林叶锦;李世臣;;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实现方法[A];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2000年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晓泉;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评价[N];中国教师报;2005年
2 马玉顺 刘曰礼;新课改应关注课堂教学细节[N];中国教师报;2005年
3 武穴市四望镇中心学校 张烈学 汤文华;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初探[N];黄冈日报;2005年
4 山西运城学院稷山师范分院 庞国太;课堂教学应多给学生留些空间[N];科学导报;2005年
5 陆锡江 海宁宏达实验学校;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N];中国教师报;2009年
6 何青霞 张艳荣;浅析课堂教学的浪费现象[N];伊犁日报(汉);2009年
7 湖南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 钟鸣;5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初探[N];中国电脑教育报;2010年
8 洛阳市新安县石寺镇第一初级中学 王奎;课堂教学方面的几点创新做法[N];学知报;2010年
9 杨国红 刘娟;课堂教学中浪费现象之我见[N];伊犁日报(汉);2010年
10 蔡兰勤;课堂教学的第一境界是有效教学[N];伊犁日报(汉);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良初;课堂传播效果:研究的维度与理论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江卫华;协同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互动设计、分析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强;在线测评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小青;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侯元丽;课堂有效互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占丰菊;课堂教学中教师互动性决策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奕;中国语境下中外教师课堂互动的对比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李红玲;论教学反思[D];山西大学;2007年
7 赵晖;哈尔滨市南岗区小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袁进霞;迈向滋润生命的殿堂[D];河南大学;2004年
9 宋燕;课堂教学审美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殷晓静;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87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187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