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乡村民众视野中的新式学校
本文关键词:清末民初乡村民众视野中的新式学校
更多相关文章: 清末民初 乡村社会 民众 新式学校 新学教育
【摘要】:清末民初科举制度废除之后,新学教育已然成为科举的替代品,新式学校则是绅士阶层捞取新的社会资本的中介。然而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新式学校在上学花费、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人才取向等方面与私塾相比缺少一定的乡土亲和力,在民众的视野中却成为有钱人的奢侈品和疏离于乡村社会的摆设。当然随着新学教育的发展,人们对学校的态度多少有些转变,兴学之初的那种极端的抵制行为也越来越少。
【作者单位】: 中国民航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07JC880022) 中国民航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05qd13q)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清末民初新学制的确立以及新式学校的出现,在乡村社会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一方面在乡民心目中新学教育已然成为科举的替代品,新式学校则是绅士阶层获取新的社会资本的中介。然而另一方面,新式学校与私塾相比缺少一定的乡土亲和力,在民众的视野中却成为有钱人的奢侈品和疏离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商丽浩,田正平;近代教育收费制度的历史考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珉;试论清末与民国时期的司法独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郭根山;道路选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高峰;公民·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邬志辉;中国百年教育现代化演进的线索与命题[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宋杰;论国际法在我国法制现代化中的作用[J];东南学术;2004年04期
6 周正怀;苏区社会教育的特点及评价[J];党史文苑;2005年02期
7 华民;“马尔萨斯制约”与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新认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郝锦花;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塾师的收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8期
9 陈仁保;用“导为主”取代“为主导”——关于教师在主体性教育教学中作用定位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10 袁曙宏,董文媛;孙中山、华盛顿宪政实践过程和结果之比较[J];法学;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守恩;;社会史视野中的风俗——兼论传统风俗与传统社会[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吴忠民;;略论20世纪中国的社会转型[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学军;超越传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走向[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马福云;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恩伦;论学习权[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文联;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永春;《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皇甫晓涛;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的再阐释与现代文化的重构[D];四川大学;2003年
10 陈育琴;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立强;中国小康社会居民消费质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赵文嫱;小农意识与中国现代化掣时浅谈[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邓智旺;人民公社初期分配制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陈胜才;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思想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晴霞;从教育视角探析“少年中国学会”同人之聚散[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马翠军;1949—1960中国国家政权建设的政治社会学分析[D];河南大学;2002年
7 张尚武;中国无政府主义教育思潮及流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吴会蓉;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推进中等师范教育述论[D];四川大学;2003年
9 黄丹;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思华;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与少年中国学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佛丁;王玉茹;;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国民收入分配问题考略[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山泉;李天凤;;清末民初云南留学运动特点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8期
2 于影丽;毛菊;;乡村教育与乡村文化研究:回顾与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2期
3 张基益;;刘百川先生乡村教育实践与理论述评[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4 张乐天;;中国乡村教育的百年[J];江苏教育;2011年11期
5 沈骊天;;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历史反思[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6 陈胜;;乡绅日记中的清末教育变革——基于士人心态的考察[J];吕梁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郑周;;近10年关于民国社会教育的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11年04期
8 刘莉萍;;乡村初任教师文化认同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1年24期
9 余九林;;辛亥革命时期教育近代化的演进与改良[J];世纪桥;2011年11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阳;司洪昌;;新式学堂的设立和乡村社会的抗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赵艳玲;;清末民初教育转型中的冀州新式学校[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3 关景媛;;清末民初淑女教育的断裂与传承[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4 郝锦花;;清末民初乡村精英离乡的“新学”教育原因浅析[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余波;徐仲林;;清末民初教育转型时期我国课堂教学特点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杨齐福;;清末民初新教育发展缺失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杨思信;;“教育和宗教分离”思想输入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陈丽;;清末民初乡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及启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惠娟;;乡村教育运动的再认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陈剑华;;清末民初法政学堂之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南日报记者 于伟慧 特约记者 许环峰;清末民初海南船王黄学校[N];海南日报;2010年
2 赵艳玲;清末民初教育转型中的冀州新式学校(一)[N];衡水日报;2011年
3 李贵彬;清末民初鄂伦春民族的新式教育[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熊春文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文字上移”的社会学解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英国;至清至静 至纯至性[N];黄冈日报;2010年
6 赵艳玲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清末民初教育转型中的冀州新式学校(二)[N];衡水日报;2011年
7 本报评论员 姜锦铭;撤点并校、山村校车和良政善治[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王鹏;清末民初幼童留美与清华学堂的创办[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叶莎莎 鲍道苏 高耀彬;政府主导填平农村教育深谷[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金浪;暗流汹涌:晚清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郝锦花;新旧之间[D];山西大学;2004年
2 吴小鸥;清末民初教科书的启蒙诉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许庆如;变革与传承:近代山东乡村教育研究(1901-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艳;清末民初双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沈萍霞;清末民初的留美教育与中国教育近代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孙辉;清末民初湖南留学运动探析(1898-1924)[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赵燕玲;清末民初留美生从政现象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路宁;课程政策中的课程权力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6 邢瑞;清末民初陕北留学生研究[D];延安大学;2009年
7 贾国静;清末民初私塾改良述论[D];四川大学;2002年
8 吴敏霞;清末民初教育转型弊端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戴红宇;教育是教育,,我是我[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赵捧莲;清末民初美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289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289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