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物”到“人”:民族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思——兼论潘光旦先生教育思想之启示
本文关键词:从“事物”到“人”:民族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思——兼论潘光旦先生教育思想之启示
【摘要】:当前民族教育价值取向呈现出工具化倾向,主要体现为民族教育价值的"事物化"、民族教育价值的"去乡土化"。民族教育价值取向应从"事物"转向人,人的解放是民族教育价值的基础,实现人的解放必须保证民族教育内容的共享性、民族教育方法的实践性、民族教育研究的生成性。而"位育"是民族教育发展的目标所在。
【作者单位】: 大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云南省教育厅教科院;
【分类号】:G40-092.6
【正文快照】: 教育作为育人的实践活动,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具有独立自由个性之个体,将人从各种“压迫”中解放出来,实现自我的“位育”,并引导自然、社会及与人的“安所遂生”,形成社会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适应、调节的和谐之态。民族教育也不例外,它要发挥其对民族成员、民族自然环境、民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吾金;康德批判哲学的研究起点和形成过程[J];东南学术;2002年02期
2 洪克强;论康德自由理论的思想背景[J];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3 彭正梅;解放教育的历史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1期
4 鲁绍臣;康德纯粹自我意识学说的贡献及其困境[J];河北学刊;2005年01期
5 张先飞;1978年—1982年期间人文学科的处境及选择[J];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6 姚介厚;传统·现代性·后现代[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朱志荣;康德美学方法论[J];江淮论坛;1996年03期
8 石永泽;浅析康德哲学的理性概念——兼谈康德哲学的思想渊源[J];兰州学刊;2003年05期
9 李新宇;启蒙五题[J];齐鲁学刊;2003年03期
10 吴东胜;论中国当代美育建设的使命[J];社会科学家;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李丽;《人间词话》辨[D];暨南大学;2003年
3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刘凯;康德美学中的自由[D];复旦大学;2006年
5 胡友峰;康德美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张会永;康德的道德信仰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健;康德的启蒙思想及其对德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韩连庆;论海德格尔对《纯粹理性批判》的现象学解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杨增菊;康德先验美学及其现代意义[D];安徽大学;2003年
5 周治伟;世界公民观点下的永久和平[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孔兆政;论康德的权利理论[D];吉林大学;2004年
7 于微;康德自由理论的“哥白尼式革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闻骏;康德宗教哲学的根基[D];武汉大学;2005年
9 赵剑;康德的时间概念[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10 安佰鸿;席勒的自由观念和美育思想[D];山东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遵民;傅蕾;;我国30年教师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嬗变与反思[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郑传芹;;论美育具有最高的教育价值[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安焱哲;;浅议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取向[J];职业时空;2011年06期
4 高青;胡静;李杰;;论杜威学校道德教育思想的价值取向[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8期
5 管琪琪;楚绪磊;;面向“中国问题”的德育构建[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6 邓颖姝;;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而教学[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1年08期
7 代晓琴;;美育价值取向与教学实践[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8 林国君;;论“人本教育”的四重意蕴[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9 钟志农;;在实施新课程中走向“心育”的佳境[J];大众心理学;2004年11期
10 柯春晖;;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教育政策取向和政策制定[J];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波;;以发展为核心:现代远程教育教师培养的价值取向[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丁兴坤;;教研写作的价值取向对教师写作实绩的影响[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程守艳;;浅析贵州远程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彦垒;邓金平;胡竹菁;;研究生价值取向和精神信仰的初步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程细平;;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和谐社会教育政策的价值追求[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章志光;;学生的价值观与新社会行为的关系[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7 周萍;;云南省大学生心理调查研究初步分析[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8 胡鹤毅;;试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引内发”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9 金忠明;;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问题论纲[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10 王道一;唐革非;;浅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的导向[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二卷)[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郭虎;“学有所教”的政策价值取向[N];宁夏日报;2009年
2 夏辑;众博士关注西部民族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山东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覃川;教师要警惕那些赞美[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黄梅县新开镇一中 黄树青;强化班子作风建设 助推学校快速发展[N];黄冈日报;2010年
5 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 陆安;德国教育印象[N];江苏教育报;2010年
6 吴世彩;真实化,生活化:当下德育的价值取向[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华亭县安口学区 张俊福;评课应做到“六看”[N];平凉日报;2005年
8 江苏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主任 程振响;为教师职业生涯设计导航[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采写 实习生 李广荣 刘金练 杨涛;课改:品尝“螃蟹”的滋味[N];中山日报;2006年
10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 靳雁;教育公平:武汉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N];长江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晴;从“教化”到“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德如;论课程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7年
4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红霞;在变动中寻求秩序[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冬岩;实践智慧:一种可能的教学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俭;基于价值尊重与价值认同的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萍;关注“成人”: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许丽伟;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彩霞;非规范性学生评价价值取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柴逢国;对建国后(1949—1999)教育方针价值取向演变的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万玉;关注生命[D];河南大学;2003年
6 陈艳宇;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D];西南大学;2006年
7 徐坤;明清蒙学教材的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菁华;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艳娟;教育只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吗[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红英;新课程视野中教师评价的价值取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008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300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