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困境与超越:师生关系的生态学转向

发布时间:2018-01-05 02:07

  本文关键词:困境与超越:师生关系的生态学转向 出处:《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师生关系 生态智慧 现实标尺 应然指向


【摘要】:本体视域下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一度被异化为"工具"与"手段",人文精神的缺失使教育失去了育人的本真意义。生态智慧主张整体性、关联性、共生性及具体性原则,为实践中的师生关系研究创设了新模式。当前,致力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师生关系必然要实现生态价值观转向,即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贯彻师生间的理解、共生、平等及民主观念。
[Abstract]:The bo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o that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re once described as the "tool" and "means", the lack of humanistic spirit makes the education lose the true meaning. The relevance of ecological wisdom, advocate integrity, nature and specific principle, the creation of a new model for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practice. At present, it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must realize the ecological value to that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derstanding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concept of symbiosis, equality and democracy.

【作者单位】: 南昌工程学院;南昌大学;
【基金】: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社会学视野中的高校师生关系研究——以江西省为例”(08SH41) 江西省教育规划项目“现实与未来:江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理性审视”(08YB086)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自主性发展研究”(JY0924)
【分类号】:G456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构建何种师生关系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并以“教师中心”还是“学生中心”的论争为主要表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不言而喻,这场争论之所以能够持续,是源于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在师生关系研究上的基本共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2 刘惊铎;交往之教育价值的理论解读与中国教育改革的重新定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10期

3 鲍聪;2002年师生关系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诚钧;试论高等教育观的三个嬗变[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辜东莲;对发展性教学评价价值取向的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25期

3 刘成纪;生态学视野中的当代美学[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王宗英;路有成;陈发扬;;芜湖市农业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6 汤君友;生态地理动物群与动物区系两个理论问题的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7 朱鑫华,吴鹤洲,徐凤山,赵紫晶,叶懋中;黄、渤海沿岸水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时空格局异质性研究[J];动物学报;1994年03期

8 刘贵华;西方高等教育哲学的困境与大学学术“生态合理性”的确证[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9 孙芙蓉;谢利民;;国外课堂生态研究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10 孙承文,王正然;论体育的人类生态学基础[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淑新;;唤醒幼小心灵 培养环保意识[A];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李世雁;;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谢青;;对现代包装设计发展方向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傲特根毕力格;;“改善民生”是因袭相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丁娜乃;;对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反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张汉江;汪浩;谭跃进;袁保才;;一种增长过程的突变模型及其在生态学、经济学中的应用[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8 侯元凯;杨建民;肖建忠;杜绍华;段绍光;;关于休闲农业景观生态的若干问题[A];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2007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蓓;生态批评的话语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任飞;南极地区建筑设计生态策略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3 彭海蕾;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志文;范式转变与理论构建[D];厦门大学;2006年

5 戴庆康;权利秩序的伦理正当性[D];东南大学;2005年

6 丁雪枫;道德正义论[D];东南大学;2005年

7 董军;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8 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安晓明;自然资源价值及其补偿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方巍;环境价值论[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艳茹;小麦、玉米间套复合群体的营养效应及超高产特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2 肖宜宁;教学互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丹;解读现代发展观下的时尚消费[D];吉林大学;2005年

4 韩晔;可持续的农村景观小环境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周丽明;基于新课程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亚林;道德精神和法律精神的嬗变[D];东南大学;2005年

7 高志强;中小学教师教研心态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学成;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冲锋;语文教学范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徐新;论教育良心[D];中南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朱观明;从陶行知的师生观看新时期的师生关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周润智;学校教育价值的失落与复归——师生关系的社会学解读[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邵蕴然;浅析教师的性格特征对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影响[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4 王耘,王晓华;小学生的师生关系特点与学生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3期

5 李以庄;论新型师生关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9期

6 杨雪梅;小学生的师生关系状况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晔;;网络时代高校师生关系模式转型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年01期

2 许宁;朱晓红;;“物与”之道:张载关学的生态哲学意蕴[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王素芬;;庄子“人与天一”的生态解读[J];河北学刊;2010年02期

4 洪恩强;卞桂平;焦晶;;教育主导关系调适的生态智慧[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03期

5 肖忠军;;自然之子——格拉——对《随风飘散》中格拉的生态批评解读[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揭芩;;任务型英语教学下师生关系的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年03期

7 王爱英;;英语网络教学与新型教学关系刍议[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刘晶;;高校师生关系弱化的哲学分析[J];才智;2009年06期

9 金红珍;;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辨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年06期

10 周怡;;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态智慧:走进书画艺术的境界[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梅;;对生态文明历史形态的认识[A];生态文明·全球化·人的发展[C];2009年

2 李春才;;第四种文明的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解构与实践研究[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专辑[C];2009年

3 唐晓岚;季建乐;赵玮;;老子哲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路的启示——以江苏省金坛市上汤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4 唐晓岚;季建乐;赵玮;;老子哲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路的启示——以江苏省金坛市上汤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风景园林与城市生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5 谢扬举;;奈斯主义:从自然的形而上学到自然的内在价值[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曹龙;谢洋;;传统窑居生态智慧的利用与新技术的综合应用——以任震英规划建筑展览馆设计方案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刘铮;巴特尔;;内蒙古草原传统民居的生态智慧[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申绍杰;张达光;祁青;;福建地区民间建筑材料营造中的生态智慧[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张迪;杨大禹;;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中的生态观——以辽宁桓仁满族传统民居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王萍;;基于地域传统民居生态智慧的建筑设计策略初探[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承笃;生态美学的新译介[N];文艺报;2010年

2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文学博士 汪树东;张炜:融入野地的生态智慧[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3 张维军 王琳;昨天我护林今天林护我[N];贵州日报;2010年

4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潘岳;中华传统的生态智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潘岳;中华传统与生态文明[N];光明日报;2009年

6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潘岳;西方人开始琢磨中国的生态智慧[N];四川科技报;2009年

7 市委党校 王华;倡导生态文明 建设宜居大庆[N];大庆日报;2009年

8 潘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中华传统与生态文明[N];民营经济报;2009年

9 施秋香;生态批评研究凸显“中国特色”[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翁伯琦;从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中寻求借鉴[N];科学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琳;中国佛教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薛勇民;环境伦理学的后现代诠释[D];山西大学;2004年

3 赵红;生态智慧型企业成长及其仿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继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2 杜茂生;山西汾河流域城市建设的生态审美取向[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丽红;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生态和谐美[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石迪;中国创世神话的生态智慧与当代价值[D];苏州大学;2008年

5 石荣霞;论道家的生态伦理观及其现代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6 熊小青;老子生态智慧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汤,

本文编号:1381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381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4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