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教师专业成长:基于“师本化”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1-05 13:37

  本文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基于“师本化”的视角 出处:《教育导刊》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师本 师本化专业成长 教师培训


【摘要】:使教师不断地获得专业成长的关键是不断调动教师自身的内驱力,使校本走向师本,即以教师发展为本,唤醒教师的事业追求和自我价值。教师是自我导向、自我驱动的学习者,是专业发展的主体。学校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支持,搭建平台;让教师自主设计、规划自己的成长方案;让教师自主发展研究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惑,并不断地反思,从而不断得到成长。
[Abstract]:The key to enable teachers to gain professional growth is to constantly mobilize their own internal drive to make school-based towards teacher-oriented, that is, to take teacher development as the basis, awaken teachers' career pursuit and self-value. Teachers are self-oriented. Self-driven learners are the main body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 should create conditions, provide support and build platforms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et teachers design and plan their own growth plans; Let teachers develop and study their own thoughts, thoughts, puzzles, and constantly reflect, thus growing up.
【作者单位】: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一、基于当前教师培训的认识与反思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其保障归根到底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均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开展各种培训。随着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培训成为教师培训的重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成武;教师专业化与教师形象的重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余妍霞,周兴国;《科学》课程挑战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李瑛;;我国教师发展阶段论及其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许世平;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调查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陈修梅,储红玲;“教学相长”的时代内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曹长德;研究型教师刍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汪虹;论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及其培养途径[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8 方新普;杨叶红;;论校本课程开发与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6期

9 武晓艳;入职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12期

10 田宝军,王德林;美国专业发展学校(PDS)标准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莉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毛景焕;平等体验的生成与班级教学共同体[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甘剑梅;德育现代性的哲学论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9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莲;关于西方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邓红;民办回族幼儿园教师成长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傅树京;PDS: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性选择[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灵;杜威教师观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5 卢法斌;山东省高中英语教师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宏伟;教师素质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林松访;中小学创新型教师及其成长若干问题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建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我见[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燕;课程价值取向之“应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丽春;中学教师反思性教学的调查和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席玉生,庄正;教师培训“两忌”[J];中小学管理;1999年11期

2 杨渊云;周航;;始终把教师培训贯穿于广西教育的全过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3 丹林;;循序渐进:有效教师培训的必然要求[J];中国教师;2011年11期

4 乔立维;;教师培训与教师成长[J];学周刊;2011年25期

5 胡国军;;学习“课堂互动”理论 创新教师培训课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年08期

6 肖万祥;;论终身学习背景下教师培训机构的职能转型[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7期

7 金辉;;休闲培训的可行性浅探[J];生活教育;2011年14期

8 李娟;张家铭;;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9 黄利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全面的教师培训、巩固与支援计划[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5期

10 王换超;张庆秀;;依托“国培计划”探索优化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J];中小学电教;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蔚东英;王民;;中国大陆地区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培训现状研究[A];2007年海峡两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毕玉海;;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3 陈驹;;教学设计训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4 ;增强教师培训实效性 促进教师自主成长[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5 马世新;马学戈;方大鹏;;发挥网络优势,实施远程教育,推进教师培训[A];走进新教育: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成果集[C];2006年

6 郑雁;郑旖旎;章苏静;;教育信息化调查研究报告[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自和;;利用网络资源 探索教师培训新模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8 ;构建研训教一体化教师培训体系 促进县域教师专业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9 陈自和;;利用网络资源 探索教师培训新模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10 ;明确思路 夯实基础 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东省中山市教师进修学校 赵龙山;教师培训“非常6+1”[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小学副校长 陈惠芳;教师培训 且行且思[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浙江省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周建国;教师培训要“看人下菜碟”[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杨义龙;教师培训莫“走样”[N];大理日报(汉);2005年

5 记者 李鸽;拉萨市城关区教师培训中心建成[N];西藏日报;2009年

6 赵龙山 广东省中山市教师进修学院副教授;香港教师培训的启示[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解艳华 辑;纳雍教师培训:需要的是一种精神[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特约记者 令治清 通讯员 汤奋林;泽普 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N];喀什日报(汉);2010年

9 刘希文;正镶白旗投入120万元用于教师培训[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10 记者 阿天梅;教师培训平台多 整体素质稳步升[N];柴达木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青龙;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生;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基于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于维涛;县域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杜静;英国教师在职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马艳芬;教师教育发展困境的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马敏;PCK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Florida Khumbo Banda(丽达);马拉维杜马西学院远程教育学习支持系统研究:对变革的启示[D];西南大学;2012年

8 张超;教师远程培训的学习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颖;从自在到自觉[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传远;教师学习:期望与现实[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道鸣;基于Web的科学教师培训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邱晓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潘岳祥;新教师入职教育的模式构想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高玉英;中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永平;参与式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娜;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培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黄娟;项目管理在教师远程培训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罗小华;地方教师培训管理有效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英;参与式教师培训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于沛东;农村教师培训中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83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383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4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