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初中独生子女父母教养方式对孤独感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14 07:10

  本文关键词:初中独生子女父母教养方式对孤独感的影响 出处:《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孤独感 父母教养方式 多元回归分析 交互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如何影响初中独生子女的孤独感。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EMBU)和孤独量表(UCLA)对263名初中独生子女进行测试。结果1母亲情感温暖因子(β=-0.38,P0.001)与父亲惩罚严厉因子(β=0.2,P0.01)可以有效地预测初中独生子女的孤独感;2母亲情感温暖因子与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具有交互作用(b=0.1,P0.05);3把父亲惩罚严厉因子按中位数分成高、低分组,进行简单斜率检验表明母亲情感温暖在父亲惩罚严厉水平低时对孤独感的影响比在父亲惩罚严厉水平高时的影响大(β低分组=-0.556,P0.001;β高分组=-0.239,P0.01)。结论父亲惩罚严厉的水平高会降低母亲情感温暖对初中生孤独感的影响,在今后研究中也要充分认识到父亲在家庭系统中的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how parental rearing style affects the loneliness of only child in junior high school. Methods the parents' upbringing style rating scale (EMBU) and Loneness scale (UCLAs) were used. 263 only childre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were tested. Results 1 the emotional warmth factor of mother (尾 -0.38). P0.001) and the severe factor of father punishment (尾 -0.2P0.01)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loneliness of the only child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2) there was interaction between mother's emotional warmth factor and father's severe punishment factor. 3The severe factors of father's punishment were divided into high and low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edian. The simple slope test show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al warmth of mother on loneliness was greater when the level of severe punishment was low than when the level of severe punishment of father was high (尾 -0.556g / P 0.001). Conclusion the high level of severe punishment by father can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al warmth of mother on loneli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role of fathers in the family system should also be fully recognized in future research.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学院心理学系;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孤独感是人类普遍的情绪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社会交往数量的多少和质量好坏的感受。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令他满意的程度低于他的期望时,孤独感就产生了[1],临床及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孤独感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孩子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姗姗;;别让孩子在网络世界中变得孤独——试析孤独感与网络使用不当的关系[J];大众心理学;2009年05期

2 席伟光;安敏;;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张建齐;;流动中学生孤独感和总体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肖丽娟;;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5 王福兴;徐菲菲;李卉;;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孤独感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3期

6 孙潇镥;;大学生挫折应对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7 杨静;傅丽萍;;小学生拖延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汪阳;;孤独症会传染[J];大众心理学;2011年08期

9 王忠清;解雅春;王志明;付智伟;陈素芬;张慧颖;;哈尔滨市3~5岁儿童忽视现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09期

10 孔鑫;徐勇;葛玲;;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孤独感的相关回归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娟;张大均;;家庭功能对高中生孤独感影响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赵阿勐;刘宣文;;大学新生的移动电话使用对入学后孤独感的影响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赵冬梅;;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相互预测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孙晓军;周宗奎;;中美儿童同伴交往与孤独感的跨文化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马利艳;雷雳;;初中生生活事件、即时通讯服务偏好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张晓培;孔祥海;石文典;;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张嘉玮;崔光成;张冬冬;;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孤独感的相关因素及其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8 曲可佳;邹泓;余益兵;;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人际关系能力、人格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孙晓军;周宗奎;;中美儿童同伴交往与孤独感的跨文化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赵建敏;解志韬;祝金龙;;情绪智力、孤独感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基于上海15所高校的实证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永明;孤独的代价[N];南方周末;2011年

2 高桂英;矫正学习不良儿童的孤独感[N];甘肃日报;2004年

3 ;如何消除孤独感[N];甘肃经济日报;2000年

4 清源;如何消除孤独感[N];民族医药报;2002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 王俊秀;都市人为何难逃孤独感[N];北京科技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李振辉 通讯员 宁习源;“空巢老人”如何摆脱孤独感[N];广东科技报;2008年

7 李明贤;走出孤独的困境[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8 记者 汤南;广州独生子女孤独感低于京杭[N];信息时报;2003年

9 北京军区总医院心理门诊硕士 黄秀琴;网络成瘾像赌博[N];健康时报;2004年

10 一凡;面对青春期的孤独感[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俞蓉蓉;反社会型人格特质的结构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9年

3 刘玉新;高中理科资优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申自力;自尊情感模型假设的检验[D];中南大学;2009年

5 景晓路;航天模拟环境对小组心理的影响及干预[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6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文;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9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周雪婷;父母教养方式、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超;青少年压力知觉、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菊英;初中生情绪智力、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淑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善医科大学一年级学生孤独感的实效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4 黄海;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艺敏;河南省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6 刘瑞;研究生学业拖延、应对方式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7 李娜;单亲、完整家庭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情绪适应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8 罗春燕;壮族、汉族青少年友谊质量、孤独感与外化问题行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秦梅;大学生网络激情与人格特征和孤独感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422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422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3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