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本文关键词: 《教育规划纲要》 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 人力资源强国 出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目标的提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地位提升和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的必然要求。教育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就要求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指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化的过程,也是赶超世界先进教育水平的过程。教育现代化具有以下九个基本特征:一是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二是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三是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四是教育的个性性和创造性,五是教育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六是教育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七是教育的变革性和创新性,八是教育的开放性和国际性,九是教育的科学性和法制性。在这些方面,《教育规划纲要》都做了具体的规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我国教育实现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绘制了宏伟蓝图。
[Abstract]:The outline of the National medium- and Long-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put forward the goal of basically realiz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by 2020. This goal i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social modernization. The modernization of human beings is the core of social modernization.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is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education to modern education. It is also a process of catching up with the world's advanced educational level.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has the following nine basic characteristics: first, the universality and equality of the educated; second, the lifelong and space-time nature of education; and third, the productive and social nature of education. The fourth is the individuality and creativity of education, the fifth is the diversity and difference of education, the sixth is the informationization and digitization of education, the seventh is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and the eighth is the openness and international character of education. Nine is the scientific and legal nature of education. In these aspects, the outline of Educational Planning has made concrete plans, put forward clear requirements, and drawn up a grand blueprint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and the building of a powerful human resources country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分类号】:G43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经胜;自上而下的民主与现代威权主义——巴西1964年军事政变的政治根源[J];安徽史学;2002年01期
2 刘家钦;苏联因素对毛泽东发动“大跃进”的影响[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3 黄育芳;九十年代以来教育现代化理论研究述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王先俊,张家芳;邓小平对新时期中共历史学的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朱俊;黄遵宪地方自治思想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田文林;抗拒与变迁:中东经济现代化的多维透视[J];阿拉伯世界;2001年03期
7 马志学;全球化与中东现代化进程——兼议沙特现代化面临的挑战[J];阿拉伯世界;2002年01期
8 王桂山;殖民主义问题研究述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董明伟;社区非政府组织建设与社区意识的培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赵艳霞;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浅析“全球化”与历史教学[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新明;;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转型[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苏建;陈凡;;论技术与法律关系形态的历史嬗变[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王国平;;略谈江苏现代化启动的“非制度化推动”[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谢徐玮;;浅谈秘鲁现代化的几个特点——读书札记[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王萍;;贫困化:拉丁美洲现代化的悖论[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房建国;;从拉美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看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战略的选择[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秦善进;;从现代化角度浅析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褚俊俊;;浅谈墨西哥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经验与教训[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江时学;;拉美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大难题[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何传启;;现代化目标的世界坐标[A];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第一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陈征平;云南早期工业化进程研究(1840—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1年
6 王新刚;现代叙利亚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7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永艳;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曾祥正;信息网络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刘陆天;中国现代化中的政府与政治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胜利;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考察与时代定位[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翟云玉;东亚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政治透视[D];暨南大学;2000年
3 钟行前;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4 高中华;黄运水灾与晚清山东社会[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栗英;新中国社会现代化模式演变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陈士军;论计划经济体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1年
7 赵红亚;我国成人高教教学模式改革探析[D];河南大学;2001年
8 刘淼;朴正熙政权的特征、绩效与局限性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9 郭爱民;英国农业革命及其对工业化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10 赵文嫱;小农意识与中国现代化掣时浅谈[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金洲;关于邓小平教育思想及教育现代化的研究[J];中小学管理;1998年09期
2 ;特别关注——教育现代化:宁波行动计划[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11年06期
3 任玉岭;;六问教育现代化[J];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27期
4 ;坚持城乡统筹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J];红旗文稿;2011年13期
5 张磊;;1958年教育改革的现代化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4期
6 邬良峰;;迈出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第一步[J];上海成人教育;1996年12期
7 陈国良;;理念·体系·治理: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素与标志[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Z1期
8 ;“生活教育现代化”论坛启事[J];生活教育;2011年13期
9 白恩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 努力开创云南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11年06期
10 李娟;;后现代:教育现代化前进的方向[J];青年文学家;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滕大春;;研究教育史有助于促成教育现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朱鹏;;澳门现代教育发展三十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3 曹运耕;;体用之辨与中国教育的早期现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阎立钦;;教育现代化是一个跨世纪的伟大使命[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5 汪凯莉;;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教育现代化[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包国庆;;雷沛鸿的教育史学智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王旭飞;高岩;;维护心灵健康,构建绿色校园[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邬志辉;;近代中国教育演进的线索与命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项光勤;;瞿秋白的教育现代化思想[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周济部长在《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起草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军;二○一○年实现教育现代化[N];文汇报;2004年
2 本栏撰稿:新华社记者 刘丹 刘军;周济:教育现代化必须实现“三个突破”[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3 晏 扬;谨防教育现代化“看起来很美”[N];中国信息报;2005年
4 刘丽 赵小平 房超平;南山:教育现代化的排头兵[N];南方日报;2008年
5 记者 刘丽 通讯员 房超平 赵小平;深圳南山:广东教育现代化先进区[N];南方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万红金 通讯员 房超平 赵小平;“南山经验”引领深圳教育现代化[N];深圳商报;2008年
7 记者 王剑锋 通讯员 赵小平;南山接受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评估[N];深圳特区报;2008年
8 记者 张增祥;云龙区年内实现老城区教育现代化[N];徐州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刘敏 马萌 通讯员 石群立;提升软实力 推进教育现代化[N];徐州日报;2008年
10 盛冬蕾;为教育现代化插上双翼[N];镇江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邬志辉;从教育现代化到教育全球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卢旭;教育的现代性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平海;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徐征;在摇摆中寻求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高艳贺;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全华;教育现代性的合理性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姗姗;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喻永庆;《中华教育界》与民国时期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桂莲;论珠海市教育现代化的挑战与对策[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杨艳斌;教育现代化的文化反思[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3 张济洲;广西区域教育现代化推进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丽娟;黑龙江垦区教育现代化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5 金敬涛;教育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简占东;福建教会教育及其对福建教育现代化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马泽民;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启动[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传民;论青岛市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克进;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宋军;试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526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526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