徼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开放共享课设计与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新发展”课程教学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四川师范大学》 2015年
徼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杨利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进步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微课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热点。在基础教育阶段,微课的实际应用和开发环节比较薄弱,微课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相脱节。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查找了解国内外在微课理论和微课实践中的研究现状,界定了微课、微课程的定义,然后通过网络问卷和电话访谈对高中物理教师进行调研,并通过学生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了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经过材料分析找出微课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确定本研究的目的是一方面通过学习理论和结合自身实践来探究适合高中物理教师操作的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另一方面找到适合本土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微课应用模式。笔者首先结合自身教育实践探究高中物理教学中微课的设计和制作,提出要根据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来进行设计,设计要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和“交互性原则”。其次以“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作为理论支撑,通过自身教学实践开展了实验研究、个案研究等。通过实验,找到了最适合切入高中物理教学的微课模式,即在物理常规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仅是教学的补充。微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切入方式依照课型和学生群体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将微课切入教学时,要遵循“需要性、科学性、适切性、有效性”四大原则。研究表明“将微课应用于课外辅导”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微课应用的主阵地。将微课应用于课外辅导,可以有效提高学困生的转化效率,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另外,研究得出将微课应用于学生的假期学习中,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精神,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并结合实践给出适合课外辅导的微课应该是专题型微课。本研究的创新在于把微课应用与学生的假期学习相结合,探究假期中的以微课为核心的物理教育模式。研究成果可以填补学校教育的“空白”。提升教育的功能。本研究是基于高中物理课堂学习、课外辅导进行的研究,蓝本为在校高中学生,研究者是高中一线教师,研究成果极易复制和推广。希望本研究能为高中物理教师提供借鉴,产生示范和辐射作用,为微课的理论建设和实践研究提供实践素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7;G43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2 魏江明;张学军;王梅;唐久磊;;我国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作品研究综述——基于内容分析法[J];中国远程教育;2014年10期
3 张美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综合练习[J];当代电大;2000年01期
4 李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浅析[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5期
5 陈敏;余胜泉;;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开放共享课设计与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新发展”课程教学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6 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桂梅;高中英语分层教学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娟;高中生物理学习认知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梦瑶;普通高中物理课程能力目标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星;;西方员工培训理论:从传统到现代[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5期
2 袁德辉;;地方高师院校数学专业泛函分析课程的教学反思[J];大学教育;2013年12期
3 杨辉;;小议微课[J];时代教育;2013年14期
4 刘慧霞;马建伟;闫秀英;闫长虹;;微课在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年04期
5 陈绯;王志有;陈林;周袭非;徐洪波;李莉香;王涛;王月;;“缓冲溶液”课程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与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6 康红娜;冯军;姚奇志;;“微时代”下的“微课”艺术[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14期
7 张莲珠;;“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应用中的前景探析[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8 张明昕;;微课与翻转课堂浅谈[J];大学教育;2013年23期
9 刘梅;;浅谈“微课”及其在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10 夏丽英;;UG课程微课设计的实践与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林莹;刘景夏;张兆东;胡冰新;王娜;;“零输入响应”微课教学设计与实践[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杨修;倪轶兰;;西部高校数字化建筑设计与模拟分析课程教学探讨[A];数字建构文化——2015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3 王静;先德海;;系统解剖学微课程设计与开发[A];第五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4 霍翔麟;;快牙技术使微课落地[A];2015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5 梁辉;;“微课”该如何走进中职教育的课堂[A];2015第一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5年
6 卫玉;金慧;;高校公共计算机微课程设计与开发[A];计算机与教育:实践、创新、未来——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王雪;;《基础日语》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研究[A];第二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徐苑苑;云计算环境下的开放课程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罗虹;“医学统计学”微课程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学习分析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辉琴;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实践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管其林;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易怀玉;《生命科学通论实验》教材的设计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燕宇;分层教学方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谢书梅;初中与中职英语教学衔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芹;分层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谢健英;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8 潘琪;隐性分层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李丹丹;数据库用户检索决策中的间接学习研究社会学习理论的应用探索[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10 郭雪营;河北省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民选;模块课程:现代课程中的新概念、新形态[J];比较教育研究;1993年06期
2 刘继和;赵海涛;;解读日本新订高中理科课程标准[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3 彭兰;;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传播及其价值实现[J];今传媒;2011年10期
4 刘畅;;认知风格理论研究及其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5期
5 杜好强;;浅谈脑科学研究进展对儿童教育的启示[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温健,吴芸;网络视频技术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7 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8 郭绍青;;正确认识国家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中三种硬件模式与教学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9 刘强;祝智庭;;利用教法样式共享信息化教学经验[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10 祝智庭;;设计研究作为教育技术的创新研究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清超;分布式学习系统软件建模方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阎莉;整体论视域中的科学模型观[D];山西大学;2005年
3 张月娟;中学生学习能力倾向测验的初步编制[D];中南大学;2002年
4 罗国忠;初中生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方式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刘健智;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的标准和实施结果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郝兴伟;基于知识本体的E-learning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张家华;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彭莹;基于知识体系的多媒体网络课程及工具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刘名卓;网络课程的可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战;新媒介视觉语言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云菲;小件的设计与开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念春;基于视觉文化思考的网络课程视频资源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巍;从一个“转向”看亚历山大的建筑思想[D];东南大学;2004年
4 严峰;基于脑的教育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沈孝山;自适应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雷凤兰;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归纳与演绎推理能力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邱婷;知识可视化作为学习工具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佟相玉;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素芹;中小学教育中微型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仝瑞丽;网络视频课程的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大昌;关于高中物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几个问题[J];学科教育;2000年07期
2 罗明福;高中物理教学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2期
3 席朔;如何发挥电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陈学恕;农村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初探[J];滁州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5 胡卓均;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3期
6 李忠信;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说题活动的实践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1年23期
7 胥龙军;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现代物理知识;2002年02期
8 黄晓标;关于“3+理综”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2年06期
9 李友兴;;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3期
10 何赛君;;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克明;;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庆典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施东旭;;小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3 朱桦;;浅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永宜;;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5 章林波;;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四川卷)[C];2013年
6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7 卜琴;;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方法教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8 田建秀;;谈高中物理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年
9 吴艳芳;;高中物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2013年
10 熊燕;;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晓辉 广元市宝轮中学;[N];广元日报;2013年
2 天水市秦州区藉口中学 张钰;[N];甘肃日报;2010年
3 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分校 施润松;[N];学知报;2010年
4 临颍一高 刘晓涛;[N];学知报;2010年
5 廖啟文;[N];黔西南日报;2009年
6 九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冯科忆;[N];九江日报;2011年
7 六盘水市民族中学 杨坚;[N];六盘水日报;2009年
8 甘谷四中 杨君义;[N];甘肃日报;2009年
9 新蔡一高 屠建林;[N];学知报;2010年
10 范明渠 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N];学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向阳;高中物理教学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世超;高中物理教学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向婷;谈初高中物理教学上的衔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孔祥艳;高中物理教学内容认知水平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田艳娟;高中物理教学关键事件的构建与生成[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杨利;徼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7 尹德兴;探究物理美激发高中物理学习兴趣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何强;生本教育理念融入偏远农村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9 石燕飞;高中物理教学中强化学生形成能量观念的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10 孙秀梁;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新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开放共享课设计与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新发展”课程教学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0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60941.html